跳到主要內容

精選

2024,年度開銷總整理

那天,我腦中的一個想法突然發芽, 長期以來持續記帳的我,有沒有可能有一天,會拋下這個習慣,順其自然地生活,不那麼在意實際的開銷數字? 就像是,退休之後,我從部落格文章越寫越多,到越寫越少,我感覺這是我人生的一個正向指標,代表我找到了一些生活重心, 雖然我還是樂於分享,但我並不依賴分享 。 財務規劃一旦底定,其實真的完全不用費心,有時候我都忘記自己多久沒理財了,但資產的持續增長,讓我覺得萌生未來不再記帳的想法,好像也沒那麼天馬行空。 但 2024年,畢竟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時刻,是我和老婆共同退休的第一個完整年度 。而我必須坦承,我老婆的退休風格顯然與我不同,不像我曾經戒慎恐懼、如履薄冰般地省吃儉用、安於平淡,老婆走的是享受生活、四處圓夢的閒不下來行程,反映在開銷上,那就是…花錢不手軟。 還好我去年就猜中了,調高了生活預算,所以現在終於能說…如我所料。 項目 分類 預算 2024花費 調整預算 每月生活開銷 伙食費 11,000 10,900 - 生活雜支 2,700 3,100 - 每月固定支出 家庭月用 5,000 5,000 - 大樓管理費 2,600 2,500 2,500 水電瓦斯費 1,300 1,400 1,400 電視網路費 700 1,000 - 電話費 400 400 - 愛心捐款 700 700 - 年度支出 交際紅包費 5,000 -8,000 - 育兒費 100,000 112,000 - 旅遊娛樂費 100,000 112,000 - 汽機車保養 15,000 22,000 20,000 交通費 35,000 25,000 30,000 稅金 21,000 -1,500 - 保險費 92,000 65,000 - 合計 66萬 63萬 66萬   因為吃飯的人多了,小孩吃的也變多了,導致買菜食材費增加; 因為活動多、行程多,在外面回不了家的時間多了,導致外食用餐費增加; 不過我們採買的戰場從生鮮超市轉移到傳統市場,還是有效降低了伙食開銷。一來一往之下,伙食費竟然巧妙地落在預算內,而這並不是刻意節省、迴避外食的結果,真是令人感到欣慰。看來 常去菜市場採購,買得更多吃得更省的策略,大獲成功 !   生活雜支雖然沒花大錢,但今年修冷氣也修暖氣,花了1萬5;舊手機因3G網路關閉被迫換新,這些突如其來的修繕費一計入,原本尚有餘裕的預算就...

邁向財務自由的兩大門檻

有人說,財務自由後,心靈也自由了。
事實上,心靈不自由,財務也很難自由。

在接觸那些盼望退休卻遲遲無法行動的人之前,我也以為他們只是生活奢侈、缺乏目標和計畫。 

但我錯了!有一些人,明明省吃儉用、目標明確,但面對財務自由這座高牆,卻有著難以跨越的門檻。

這兩道門檻,就是財務安全感與同儕歸屬感。

先聊財務安全,且讓我直話直說,你也不用太過驚訝:
很多人以為,所謂財務安全,就是有花不完的錢…

我可以同理,這些人口袋沒錢就沒有安全感的心理狀態,但我也坦白說,你確定當你有錢後,你就有安全感了嗎?你拼命賺錢存錢,是否有更深層的內在動機需要被滿足?

換句話說,你需要的也許是愛、肯定、自信,而不是用錢抬高身價。

金錢的確可以為人提供適當的安全感,但當你跨越貧窮線後,就該停下來想一想:如何建立自己的財務安全感,適可而止,不要死命追著錢跑。

內在深層的焦慮感,可以透過充足的財務知識和緊急預備金來克服,在生活中累積靈活面對各種財務挑戰的經驗,偶爾試誤與成長,都能幫助你建立財務安全感,享受夠用就好的感覺。


另一個更難處理的挑戰,是同儕歸屬感。

歸屬感是一種人類生存需求,擁有歸屬感能讓我們感受到幸福。

為此,我們終其一生都在追求歸屬與認同,小時候和同學一起追星打電動、長大後和同事一起追劇開團購,花費金錢來換取友誼。

有些人不惜蝸居小套房,吃泡麵度日,對自己無比節儉苛刻;面對朋友的邀約卻來者不拒,平時辛苦省下的小錢,全都在一次次聚餐、共遊中消失。

這些活在他人眼中「大方好相處」的人,是否就是自己財務自由路上「難搞扯後腿」的人?

那麼在意他人眼中的自己,是否忘了善待自己,活出自己?

人是群居動物,需要團體生活,但這並不表示我們要為了同儕壓力一昧犧牲。事實上,那些不隨波逐流、盲目跟風,擁有自身判斷力的人,才是你值得深交的朋友。


最近剛讀完一本書,書中整理了許多財務自由的人所具備的人格特質,這才讓我省思,邁向財務自由的心理障礙真的不小,最難過的就是上述兩大關卡。

要教會一個理財新手如何設定預算、量入為出、開源節流、分散投資,何其容易;
但要教人如何不被金錢安全感綁架、不受同儕壓力影響,何其困難!

而讓人裹足不前,或走兩步退三步,對實現財務自由放棄希望的,正是這些心理因素。

跨越障礙並不容易,但至少理解它是第一步,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到一些人,認清自己的問題,然後時不時想一想:「金錢之外,什麼更重要?」

那些對你而言更重要的事,或許就是抵禦金錢不安全感和同儕壓力的最佳力量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