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精選

2023,年度開銷總整理

回顧2023年,真是支出控制上忐忑不安的一年。這一年,伙食開銷月月爆預算,從年初到年尾都居高不下;這一年,幾乎前半年就把旅遊預算花光了,後面幾個月越玩越心虛…。 我很不希望重蹈上一年的覆轍,渾渾噩噩中過度支出,所以年末時刻意降低花費,最後雖然年度開銷驚險過關,但我還是很不喜歡這種失控不安的感覺。 以下就來一一檢討,2023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?導致預算趕不上支出;2024年又該如何因應,哪些預算要調整,哪些花費該樽節? 項目 分類 預算 2023花費 調整預算 每月生活開銷 伙食費 9,000 10,900 11,000 生活雜支 2,700 1,600 - 每月固定支出 家庭月用 5,000 5,000 - 大樓管理費 2,200 2,100 2,600 水電瓦斯費 1,100 1,300 1,300 電視網路費 400 200 700 電話費 400 400 - 愛心捐款 700 700 - 年度支出 交際紅包費 5,000 8,800 - 育兒費 100,000 90,000 - 旅遊娛樂費 100,000 144,000 - 汽機車保養 15,000 22,000 - 交通費 35,000 33,000 - 稅金 22,000 0 21,000 保險費 65,000 31,000 92,000 合計 60萬 59萬 66萬 首當其衝的伙食費,每月實際花費比預算多了快兩千,大致上就是在家開伙的食材費,和外食費都各超支一千。究其原因,除了抱怨物價上漲之外,我覺得小孩長大食量增加也是主因。在家煮原本能吃兩餐的飯菜量,現在可能一餐就清空;外食點餐原本只要加大份量,現在也得多點一份。吃的份量變多了,才會合理導致開伙外食費同步上揚。 換句話說, 伙食支出的增加,絕非一朝一夕,隨著孩子成長,今後還可能繼續成長 !為此,我除了調高隔年度預算外,也要再試著朝幾個目標努力: 減少非必要的外食,少吃點零食餅乾垃圾食物,多去傳統市場採買新鮮食材 。 年末我的身體出狀況,更讓我警覺, 飲食是健康的根本 ,上述目標與其說是為了控制預算,不如說是為了守護自己的健康。   生活雜支費,今年因為沒有採買什麼大型家具家電,所以預算充足。 固定支出部分,雖然整體花費並未超支,但在可預見的未來,將會出現一些變動因子。首先,社區區權會通過要調漲管理費;其次,水電瓦斯費也隨著生活型態稍有增長;最後,我

18%優存走入歷史,退休年金何去何從?

曾經鬧得沸沸揚揚的年金改革議題,對許多人來說,或許是一場轉型正義的實現;但對於一直仰仗公教退休金度日,身體均欠安的我的兩位父母來說,卻是不小的經濟衝擊。

我知道或許有不少軍公教退休人員,領取18%的優惠存款利息只是錦上添花;這種與社會現實脫節、誇張到不可思議的利率,也確實讓低薪窮忙的年輕人看得很不是滋味;不過我更清楚自家的狀況,母親年輕的時候為了照顧家庭就辭職轉為全職主婦,小孩長大後還要繼續照料生病的丈夫;因病提早退休的父親,工作過度操勞忽視了健康,等到病發時已經後悔莫及,急性腎衰竭的侵襲,讓我父親成為終生離不開醫院的病患,三天兩頭就要進醫院挨針受苦。

也因此,看在他人眼裡可能不痛不癢的公教退休金和18%優存利息,卻是我家賴以維生的生命線;數十年來,養育著我們三兄弟,支撐著三代同堂的家庭開銷,還有各式各樣自費的醫療費。

不得不說,儘管這場年金改革,可能是我父母親極不願見到的一場噩夢;往好處想,卻也是我之所以能深入了解自家財務狀況的一次契機。

是我媽主動提起的,因為2021年起優存利息正式歸零!前陣子我較常回家,便得知了我媽對這財務缺口的擔憂,以及不知道這筆退休年金該何去何從?我是真心想幫助父母不要為金錢擔憂,便積極地抓住這個好機會,希望藉此了解家裡的財務狀態,並竭盡所能地給予建議。

一開始,我先列表整理了一些可能的年金投資選擇,比較不同投資方式的利率、特性及優缺點,並實際試算了日後每年每月可運用的資金(以投入100萬為例),希望能藉此讓父母清楚地感受到與18%優存的落差,並解釋差異之所在。

投資方式活存定存儲蓄型保單全球股債房地產
年利率0.10%0.85%1.50%7%6%
變現性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
波動性★★★★★
每年可用資金$ 1,000$ 8,500$ 15,000$ 40,000$ 60,000
每月可用資金$ 83$ 708$ 1,250$ 3,333$ 5,000
優點隨時可領用保本利率較高
有保險成分
長期投報率高
風險分散
穩定收租
有增值空間
缺點利率低
不抗通膨
解約扣利息
不抗通膨
提前解約扣本金
不抗通膨
波動較劇烈
不保本
變現不易
不保本
推薦程度★★★★★

我知道老媽看到較高的預期投報率難免心動,才看不上眼定存活存這種雞毛蒜皮的利息,所以花了很多時間一直強調風險和報酬並存的概念;長期進出股海的我媽,雖然賭性堅強,卻也對股票以外的投資標的都一無所知,所以也蠻需要宣達資產配置和分散風險的理念。不過在此之前,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!絕不能讓我媽自憑喜好挑了款投資方式就了事,而是得規規矩矩的,先檢討收入、支出、資產、負債,再來討論投資

我簡單寫了幾項決定步驟:

  1. 先確認可運用的資金有多少?(要另外準備至少1年生活費的急用金)
  2. 計算需要的每年資金缺口是多少?(資金缺口=支出-收入)
  3. 依照資金需求選擇投資工具,再確認風險能否承受?(建議的安全提領率為4%) 

並列出了兩個範例:

  • 可運用資金150萬,每年資金缺口10萬;
    不投資可用15年,若評估夠用,不一定要投資
  • 可運用資金100萬,每年資金缺口20萬;
    不投資只能用5年,資金明顯不足,需要開源節流

雖然感受到我媽心中千百個不願意,以及家中由她掌權的帳本被翻開時的被侵略感;在我苦口婆心的勸說下,還是勉強追問出家裡的收支和資金狀態。 

我媽媽是典型的精於記帳、不擅預算的代表。要查出哪一天花了多少錢買了什麼東西很容易,要知道哪些消費佔大宗、隔年度會花多少錢卻很困難。

忘記從哪天起我就領悟到,雖然老媽總是拼命在股市裡殺進殺出賺買菜錢,但永遠是贏少賠多、徒勞無功;只是身為兒女的我們不得其門而入,直到這次天降良機,才得以打開這潘朵拉的盒子,一窺我父母親的財務全貌。

幾乎只靠政府的退休年金過活,又得支付房租和昂貴的醫療藥品費,收支狀況真的蠻吃緊的;看完去年一整年的收支表後,真是一則以喜、一則以憂。喜的是儘管支出繁多、又將失去18%優存利息,但全年淨收支至少是正值,還沒入不敷出;憂的是當下的財務狀況的確令人堪憂,父母親都邁入高齡,卻沒存下什麼錢,要不是靠著我們兒女的孝親費,那可就寅吃卯糧、坐吃山空了。更何況,父母身體都不好,要是哪一人先倒下,後果必定不堪設想。

當然我沒往死裡想,而是正向積極地鼓勵我媽,年收支尚有盈餘,不用太擔心出現財務缺口;進一步決定好緊急預備金的額度後,便理清楚有多少資金可以放心投資。

不出我所料,老媽對於保本不抗通膨利率低的標的不感興趣,房地產有資金門檻限制、變現不易也不考慮,最後選擇了我也相對推薦的全球股債配置組合,希望能讓這筆養老金撐久一點,雖然比不上堪稱無敵的18%,但至少能多少貼補一下家用。

於是,父母成為我自己除外,第一個財務規劃服務的客戶。雖然不是投資生手,卻也備感壓力,踏對一步,可能讓父母得以安享晚年,減輕子女負擔;一步踏錯,卻也將害人害己、自討苦吃。為此,我也只能戒慎恐懼、盡力而為,希望好事會發生。

留言

  1. HI , IMS

    是否父母都不喜歡和小孩討論自身財務狀況呢?我們的情況非常類似。

    很幸運的是你母親願意主動提起並公開帳本、和你討論,相信在梳理過後,父母的財務狀況會改善。

    我自己的情況是從小就知道家裡有負債,出社會後也很認命的幫忙還債,但母親永遠不會告訴我欠了多少錢?還剩多少?似乎對小孩談到家裡的財務狀況是件很丟臉的事。

    這讓我體會到,要和別人談理財觀念是不容易的事情。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是啊,談錢傷感情,揭露財務危機簡直就是家醜外揚。
      我也是花了十幾年的時間才得以伸手介入的呀,真的不容易。

      直到工作後還在幫父母親償還房貸,也讓我頗為震撼;大概就是為了不要重蹈父母的覆轍,我才會這樣專注在自己的財務狀況吧,別再債留兒女。

      刪除

張貼留言

歡迎所有追求財務自由的夥伴分享所見所聞,一起迎接美好人生。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