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選
- 取得連結
- X
- 以電子郵件傳送
- 其他應用程式
4% Rule探究:William Bengen,4% Rule的開山始祖
William Bengen是首位提出4% Rule的財務顧問,今天有許多人都視4%為退休資產的黃金提領率,都要歸功於這位前輩。他在1994年提出的這篇論文:Determining Withdrawal Rates Using Historical Data,也成了後進者必讀之作,以下就讓我節錄這篇經典作品的重要內容。
文章篇名「利用歷史資料來決定提領率」,開宗明義就點出了這份研究的目的和手段。對於所有退休者來說,如何妥善運用退休資金無疑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,理財專家可能會給你各式各樣的建議,但如果這些建議是依據歷史數據做為佐證,是不是更有說服力呢?這就是William Bengen想做的事,提供一個基於過去經驗判斷,對退休後提領策略的建議。
作者首先提到,只依據平均值所做出的結論往往不足採信,舉例來說,如果一段時間內,投資帶來的年化報酬率為8%,扣除平均通膨率3%剩下5%,是否表示你就能每年提領5%?恐怕不行!歷史告訴我們,特殊事件帶來的市場重挫和嚴重通膨,可能會讓你大大失算。
這並不是空穴來風,影響經濟的重大股災已經發生過不只一次,也有實際的數字可參考:
重大金融事件期間 | 股票報酬 | 債券報酬 | 通貨膨脹 |
石油危機 (1973–1974) | -37.2% | 10.6% | 22.1% |
經濟衰退 (1937-1941) | -33.3% | 16.7% | 10.5% |
經濟大蕭條 (1929–1931) | -61.0% | 10.5% | -15.8% |
那這些災難事件究竟會對退休提領策略造成怎樣的影響呢?
實驗一假設如下:
- 退休起始期間:1926~1976年
- 資產配置:股票50%、債券50%
- 退休第一年按照提領率提領,之後每年依通膨調整
實驗一結果如下:
- 3%提領率下,退休金至少能撐過50年
- 4%提領率下,退休金至少能撐過35年
- 5%提領率下,退休金最差只能撐20年
因此,作者點出了第一個重要的結論:
「若以退休後存活30年為目標,提領率設定在4%,之後按通膨調整,是安全的。」
那麼,不同的資產配置比例又會對結果造成什麼影響呢?
實驗二假設如下:
- 考慮五種股債配置,分別是股票佔比0%、25%、50%、75%、100%
- 考慮八種提領比率,從1%~8%
實驗二結果如下:
- 提領率1%時,所有股債配置都能撐過50年
- 提領率2%且股票佔比25%以上時,退休金可維持50年
- 提領率3%且股票佔比50%以上時,退休金可維持50年
- 提領率4%~6%時,股票50%表現最好,但與股票75%之結果非常接近
- 提領率5%以上時,無論何種股債配置,退休金都可能在20年內耗盡
由此可知,股票持有比例太低是不利的,股票比重50%和75%效果較佳;另外,雖然股票佔比50%和75%在最糟狀況下的退休金存續年限相差不大,但若是以資產累積的角度來看,提升股票的比重對拉高資產總值有很顯著的幫助。
所以作者又提出了第二個建議:
「股票佔比75%是最佳選擇,無論如何也不要低於50%。」
此外,退休後如何堅守股債配置與提領策略,其實也是一大挑戰。作者身為財務顧問,也針對不同遭遇的退休族,提供了一些建言:
- 碰上經濟衰退,不要轉股為債,可以適當降低提領率
- 碰上經濟榮景,也不要增加股票配置或拉高提領率
- 如果經濟不好不壞,一切都如預期,那就無需做出任何改變
最後,這份研究還有一些你不能不知道的但書:
- 有效的歷史資料為1926~1992年,其餘投資數據為預估值
- 預估值採用:股票投報率10.3%、債券投報率5.1%、通貨膨脹率3%
- 每年執行再平衡以維持固定的資產配置比例
- 未考慮稅務成本
即便如此,William Bengen還是用這篇論文為退休財務規劃打開了一扇門,用實際歷史數據驗證了各種經濟環境下,不同資產配置、提領比率對退休資產的影響。文中不斷強調,這些財務建議都是基於退休者最注重的兩件事:第一是別把錢花光,其次才是留下盡量多的遺產。所以提領率和股債比都很重要,才能讓你安享晚年,並且遺愛子孫。
這就是「4% Rule」的由來,也就此啟發了更多對退休安全提領率的研究。
留言
多謝分享!! 我也目標維持股票在股債比例不低於60%。寧可降低提領率去維持長時期的提領。
回覆刪除不客氣,設定目標並堅定執行是一件看似簡單卻充滿挑戰性的任務。
刪除所以或許沒到年歲增長、資金腰斬的那一刻,我們不會知道持有高比重的股票資產,需要多大的勇氣和信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