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精選

2024,年度開銷總整理

那天,我腦中的一個想法突然發芽, 長期以來持續記帳的我,有沒有可能有一天,會拋下這個習慣,順其自然地生活,不那麼在意實際的開銷數字? 就像是,退休之後,我從部落格文章越寫越多,到越寫越少,我感覺這是我人生的一個正向指標,代表我找到了一些生活重心, 雖然我還是樂於分享,但我並不依賴分享 。 財務規劃一旦底定,其實真的完全不用費心,有時候我都忘記自己多久沒理財了,但資產的持續增長,讓我覺得萌生未來不再記帳的想法,好像也沒那麼天馬行空。 但 2024年,畢竟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時刻,是我和老婆共同退休的第一個完整年度 。而我必須坦承,我老婆的退休風格顯然與我不同,不像我曾經戒慎恐懼、如履薄冰般地省吃儉用、安於平淡,老婆走的是享受生活、四處圓夢的閒不下來行程,反映在開銷上,那就是…花錢不手軟。 還好我去年就猜中了,調高了生活預算,所以現在終於能說…如我所料。 項目 分類 預算 2024花費 調整預算 每月生活開銷 伙食費 11,000 10,900 - 生活雜支 2,700 3,100 - 每月固定支出 家庭月用 5,000 5,000 - 大樓管理費 2,600 2,500 2,500 水電瓦斯費 1,300 1,400 1,400 電視網路費 700 1,000 - 電話費 400 400 - 愛心捐款 700 700 - 年度支出 交際紅包費 5,000 -8,000 - 育兒費 100,000 112,000 - 旅遊娛樂費 100,000 112,000 - 汽機車保養 15,000 22,000 20,000 交通費 35,000 25,000 30,000 稅金 21,000 -1,500 - 保險費 92,000 65,000 - 合計 66萬 63萬 66萬   因為吃飯的人多了,小孩吃的也變多了,導致買菜食材費增加; 因為活動多、行程多,在外面回不了家的時間多了,導致外食用餐費增加; 不過我們採買的戰場從生鮮超市轉移到傳統市場,還是有效降低了伙食開銷。一來一往之下,伙食費竟然巧妙地落在預算內,而這並不是刻意節省、迴避外食的結果,真是令人感到欣慰。看來 常去菜市場採購,買得更多吃得更省的策略,大獲成功 !   生活雜支雖然沒花大錢,但今年修冷氣也修暖氣,花了1萬5;舊手機因3G網路關閉被迫換新,這些突如其來的修繕費一計入,原本尚有餘裕的預算就...

關於記帳,至關重要卻微不足道的小事

我的記帳史,一路回顧,要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。

從領到第一個紅包開始,也不曉得幾歲了?在那個所有紅包袋最終都收歸國有的年代,我們家裡有間「媽媽銀行」,每個小孩都有自己的一本「存摺」,上面記錄了何時何原因存入了多少錢,有逐筆的收支紀錄,也有結算的餘額統計。

當時帳戶裡的錢只進不出,反正我們也還不會花錢,每年過年最開心可以一次存進一大筆紅包錢;我媽還會在年底結算一次「優於真正銀行」的存款利息給我們。小時候很愛存錢的我,一直期待著總有一天要領到比兩個哥哥都更多的利息,所以幾乎把每分錢都存下來了,直到我長大,超越所有人成為媽媽銀行的最大存款客戶,我還得意萬分。

紙上富貴教會了我存錢和記帳,雖然很多年之後,我才明白為什麼哥哥領得紅包不比我少,存的卻不多,還有媽媽銀行利息雖高,本金卻有去無回的事實。但是我很小就因此愛上了這些數字,喜歡管理金錢的感覺,也喜歡帳戶餘額累積的滿足感。

真正自己親自記帳,是2002大學入學開始自力更生之後的事了,那時候根本對於在台北唸書生活的花費一點概念也沒有,除了學費和宿舍費爸媽直接繳清之外,其他的伙食交通生活雜支都要自己打理,家裡會給固定的零用金,而我就負責記錄支出、管控開銷。

回頭看看,一開始使用的記帳格式真是有夠陽春的,差不多就只是把每天流水帳轉成Excel檔案而已;絕大多數的花費也就是早午晚三餐、宵夜、洗衣烘衣、客運車票,還有一些生活用品。

那時候記帳純粹就是紀錄,每個月的花費起起伏伏,但我也毫不在意,反正如果有比較大筆的開銷,例如買原文書或修腳踏車,另外報帳請款就好。

直到2006年底,我才開始把陽春版帳簿稍微升級,將支出依類別分為食衣住行育樂,藉此更清楚地分辨每個月的錢都花到哪去了。

一直以來都只懂得死記帳的我,直到2009年,才終於發現帳簿更重要的功能。

記帳不只是紀錄開銷,還要藉此訂定預算,設定存錢目標,不斷檢視財務狀況是否脫軌。

記帳記了10年才驚醒,好像很傻了,卻永遠也不嫌太遲。認真想想不難發現,如果記帳真的如字面上的意思,就只是把所有的開銷都逐一記錄下來,不檢討也不分析,那這些資料也白費了沒派上任何用場。死記帳,就是記死帳,對未來理財毫無幫助。

一旦當你想要活用這些帳務資料,馬上就會發現記帳是預估生活開銷最精準的手段。於是乎,在踏入職場不久之後,我終於懂得替食衣住行育樂各類支出訂出預算,並預留了buffer。

2010年起,我開始使用雙胞胎拔拔製作的電子式家庭記帳簿;套用現成的帳簿格式真的很方便,我也第一次更加細分各類支出;雖然人生的歷程風波不斷,時而換工作時而搬家,各項花費也難免大起大落,但在記帳這條路上,至少我的掌握度一直在提升。

時至2012年,我準備結婚了,當時的未婚妻問我,結了婚以後,出門吃飯還要繼續go Dutch嗎?我說:當然不用。可是那時候所有的財務規劃都是以我個人為出發點,根本沒把老婆考慮在內,作為一個必要的開始,我們決定先來合併記帳!

親身經歷過的人就會懂,每當切換帳簿格式,或是遇到人生各種轉折意外,雖然不至於摧毀我行之有年記帳的好習慣,卻很容易又讓人迷失在數字之中、再度流於死記帳。好在有了結婚合併記帳的契機,才讓我重新找回記帳的價值所在,再次得以正視眼前未來的財務藍圖。

如同之前說的,先記帳,後訂定預算,檢討開銷,再修正預算;這樣最終才能設定出一個合理且可行的財務目標,不用縮衣節食度日,偶爾還能放鬆一下犒賞自己。

最初每個月一本帳簿,看得出起伏卻找不出規律;後來每年一本帳簿,累積一段時間後檢視,就能清楚發現各類開支的消費邏輯,哪些屬於「固定支出」?哪些屬於「浮動支出」?哪些是每個月都要花的錢?哪些則是一年偶爾幾筆的重大開銷。

除了記帳,我當然也花了很多時間,才終於把財務規劃從適合一個人,變成適用全家人。為了確保開支預算和實際花費沒有脫軌,我也每年都在檢討支出,重新調整預算。

設定預算的美妙之處在於,當一切照計畫進行,就表示你可以預先知道一整年的花費,如果也有穩定的薪資可預期,那麼你就能推估一年到頭的淨收益,進而了解資產的累進速度。

所以說,訂定財務目標和記帳其實是相輔相成的兩件事。開始記帳可以幫助你設定開銷預算,並估算出可存下的金額;有了明確的存錢目標,也能讓你更有動力去精抓預算,時刻檢視開銷、確保每分錢都花在刀口上。

雖然最理想的狀態是預算與實際開銷完全吻合;不過我更喜歡為自己留點裕度,讓省不下來的花費落在預算的九成左右,留下一些可以彈性運用、讓自己喘口氣的空間,讓存錢計畫能走得更長久。

2016年起,因應收支狀態漸趨複雜,我又再次更換了來自富朋友理財筆記的記帳本,並且一直沿用至今;這款帳簿是我用過最完整、且最全面的,因為細分了支付方式、銀行轉帳、貸款繳息、信用卡繳款等項目,所以舉凡銀行戶頭裡剩下多少錢、房貸剩餘本金、各張信用卡待繳金額、或是悠遊卡裡的餘額、你錢包裡到底還有多少現金,從帳本裡都能一目了然。

因為這是一本以財務規劃為出發點的帳簿,所以也引入了預算分配、資產淨值、財務報表等概念,幫助你同時掌握支出與資產的變化,記帳的同時也引領你一步步邁向財務自由。

說來很有趣,雖然我已經連續用了這帳本5年,但其實每年在使用的過程中都會持續調整格式,有時是改變分類方式與預算,有時則是新增彙整總表,幫助自己進一步掌握細節、發掘趨勢。不斷修正的帳簿也讓我越用越順手,還蘊含著大量的資訊可供分析檢討。

記帳,是理財的第一步,是每天都只要花上十分鐘,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;但卻是能掌握財務狀態、進一步邁向財務自由最關鍵、最重要的一步路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