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選
育兒費,難以預期可大可小的一筆長期支出
前幾天看新聞又瞄到一篇「養小孩到底要花多少錢」的文章,自從當了父母,這種標題無論看過幾遍,都還是會忍不住點進去再看一次!說真的,每個人估算的標準都不同,差個好幾百萬也是所在多有,還要分成「富養」或「窮養」?惦惦荷包再決定自己該吃土還是吃補。
綜觀其中,我最常看到的數字還是:養一個小孩到20歲,500萬起跳。
這簡單數字的背後,還不知道有多少但書?比如說,只能讀公立學校,不能念補習班、學特殊才藝,一定要抽中學校宿舍,零用錢少得要命,更別想要有什麼玩具娛樂費用。
到底這數字有沒有參考價值呢?我只能說,養小孩的變數真的太多,其中光是疾病或意外這兩項,有或沒有就足以造成決定性的影響!家裡物質消費的水準,小孩求學路上的際遇,當然也都會改變生活費或教育費的支出,每個人的人生選擇都不同,父母又都有各自迥異的期待與盼望,育兒路上的花費又怎麼可能會一樣呢?!
所以我會認為,看看別人的育兒費,可以作為參考;但真正更讓我自己信服的,是我養兒育女後,實際紀錄的花費,沒有美化也沒有灌水,既不是富養也不是窮養,反正就是我們自然而然能接受的養育方式,所遭遇的各種必要支出,與非必要的享受花費。
年份 | 2014 | 2015 | 2016 | 2017 | 2018 | 2019 |
小孩年齡 | 0~1Y | 0~1Y | 0~1Y | 1~2Y | 2~3Y/0~1Y | 3~4Y/1~2Y |
育兒花費 | 9萬 | 14.5萬 | 5萬 | 3萬 | 20.5萬 | 12萬 |
2014年10月,哥哥誕生;但其實從媽媽懷孕時就開始燒錢了,產檢的掛號費、篩檢費(SMA、唐氏症)、藥費,加總起來大約花了9千元;以前不需要的各種孕媽咪專用衣褲,大概又花掉1萬3;還有一些提早準備的嬰兒用品,例如汽車座椅、背帶、尿布,也花了1萬4;生產階段的住院、麻醉、疫苗等費用是2萬;月子中心的訂金6千;彌月蛋糕1萬4;托嬰費用1萬4;合計9萬。
這裡頭真正最大筆的開銷,其實是坐月子的費用,一次就花掉10萬,只是我很幸運獲得岳父母全額贊助,才沒有大失血。其次比較大筆的開銷,應該算是醫療相關的篩檢與疫苗費,不過與母子健康攸關的預算不能省,該花就要花;一些母嬰用品,如哺乳裝、汽座,雖然也所費不貲,但是可以長期使用,還蠻划算的,我覺得真正可怕燒錢的其實是我們都復職後,每個月要繳納的托嬰中心費用,每月1萬3,扣除政府補助6千,就是每月7千。
2015年,媽咪短暫地育嬰留停,哥哥離開;今年沒花什麼托育費,僅1千元,只有自費疫苗、安全座椅、尿布是單筆破千的支出,各種生活用品合計花了1萬,送走哥哥花了10萬。就在這一年媽媽又懷上了姊姊,醫療與進補花了1萬5,月子中心訂金9千,母嬰用品已經買過一輪了,主要是加購了嬰兒推車,花了1萬;合計14.5萬。
動盪不安且不忍回顧的這一年,逝去的金錢比起哀傷,根本微不足道。
2016年3月,姊姊出生;最昂貴的坐月子費用再度由岳父母包辦,12萬;剩餘必要的醫療產檢疫苗等費用大約是2萬;母嬰用品越買越多,比較貴的像是擠乳器、監視器、收納箱,加總起來花了3萬;合計5萬。
或許是因為我們的母嬰用品有種分批購足的概念吧,所以每個單獨年度都不覺得開銷很大,有賴珍貴的健保體系,需要自費的醫療費用也都不高;總結來說,養小孩並不貴,貴的是請別人來幫你養小孩!
如果像我們一樣,親力親為育嬰,省下來的保母或托育費用將非常可觀;要是還想更省,自己在家坐月子,找爺爺奶奶阿公阿嬤一起幫忙,也不是什麼壞事。
2017年,育兒花費創下新低,媽咪先是流產,而後又懷孕了;自從改去衛生所施打疫苗後,寶寶除了偶爾生病幾乎沒花什麼醫療費,都是媽媽在產檢、進補、篩檢,花掉8千元;必要該買的母嬰用品之前幾乎也都買齊了,剩下比較常花的,多半是尿布、衣服鞋襪,約1萬2;加上月子中心訂金1萬,合計3萬。
這一年姊姊一歲,我們在家自己帶,餵母乳、自煮副食品,要是把媽咪懷孕相關費用另行扣除,一整年下來才花1萬元出頭而已,居然可以這麼省,我也覺得很吃驚。
2018年4月,妹妹出生;又有新生命來到,醫療費用當然免不了上揚,花掉2萬2;另一方面,受到雙寶齊發和尿布大量囤積的影響,生活用品的花費也攀升到2萬7;坐月子花了10萬6;姊姊就讀幼兒園的學費則是5萬,合計20.5萬。
除了一次性的重大開銷:坐月子之外,生產伴隨的醫療費用還是比較可觀;嬰幼兒尿布單價雖不起眼,但每天不停地換不停地丟,日積月累也挺花錢的;不過最可怕的還是私立幼兒園高不可攀的學費了,我們甚至還只是挑中低價位的,月費就要9千,政府只補助每學期1萬5的註冊費,可想而知,小孩送托的照顧費,仍將是父母最沉重的負擔。
2019年,終於把所有孩子都生完、所有月子都坐完的我們?!不再有大筆的醫療支出,一年下來就是花點小錢看看小病,花個1千就搞定;尿布仍然是占比最高的嬰兒用品,合計花了1萬4;不過這些都比不上鉅額的學費支出,10萬5!合計12萬。
本來學費開銷還可能更高,但我們因緣際會下決定幫孩子換間學校,也很幸運地找到新開辦的非營利幼兒園,雖然離家較遠,可是學習氣氛良好,小孩也變得更活潑開朗、上學快樂又開心;學費更是大幅降低到每月只要3千5,減輕了經濟壓力,對父母和孩子都是雙贏局面。
年份 | 2014 | 2015 | 2016 | 2017 | 2018 | 2019 |
醫療費 | 2.9萬 | 1.5萬 | 2萬 | 8千 | 2.2萬 | 1千 |
母嬰用品 | 2.7萬 | 2萬 | 3萬 | 1.2萬 | 2.7萬 | 1.4萬 |
月子中心 | 6千(10萬) | 9千 | (12萬) | 1萬 | 10.6萬 | |
托嬰/學費 | 1.4萬 | 1千 | 5萬 | 10.5萬 | ||
其他 (備註) | 1.4萬 (彌月蛋糕) | 10萬 (送別) |
若從各類花費來分析,醫療費部分,顯然只有生小孩前後,相關的產檢、特殊疾病篩檢、生產住院會造成當年度開銷上升,否則健康狀況下,不太會有大筆支出。當然更細部一點來看,產檢或看診選擇大醫院或是小診所,自費篩檢項目的多寡,住院時的病房選擇,都會積少成多地影響醫療支出,只是多虧了健保德政,這些醫療費還是很物有所值。
至於母嬰用品,這6年買下來竟也累積了13萬,從孕婦裝、吸乳器、背帶,一路買到安全汽座、嬰兒推車、呼吸監視器,到最後則是不斷地補充各種尺寸的尿布,從NB一直買到XL;好消息是,除了尿布和濕紙巾這種消耗品,絕大多數的嬰幼兒用品都是可以重複利用的,姐姐用完換妹妹用,妹妹用完還可以賣掉或送人,物盡其用非常划算。
坐月子大概也是很多人省不下來的一筆重大開銷。台中的價碼可能還相對樸實,30天期要價約10萬,就住旅館、顧嬰兒、月子餐的角度來看,或許會覺得很貴很捨不得,可是相信我,快樂的媽咪,無價!尤其是初為人父母的新手爸媽,千萬不要小看月子中心的紓壓魔力。
托育及學費如同之前所說,貴!但這是用父母得以出門工作的機會成本換取的。如果選擇自己帶孩子或在家自學,就能省下這逐月所費不貲的孩童託管費;要是得去上班或怕被小孩逼瘋,也值得好好比較各種管道的就學費用,畢竟公私立的學雜費真的有天壤之別,多花點時間研究,再搭配政府不斷優化精進的各類托育補助方案,一定能將就學經濟重擔降到最低。
拉回正題,網路謠傳養一個小孩500萬的傳說到底是真是假?以20歲來估算,每年平均的花費就是25萬,以我的實際案例來看,好像不至於花到這麼高額的費用。
若要估算,從懷孕到生產的醫療與坐月子費用約在15萬內,基本且必要的母嬰用品應該10萬就能買齊,所以生一個孩子得先準備25萬,因為用品可重複利用,所以生得越多越划算。
至於小孩成長過程中的花費,如衣物用品玩具,或尿布奶粉學費,這些金額都是可大可小、端看父母怎麼調配預算,而最基本的開銷約為每年5~10萬。
雖然還不曉得未來會有什麼變數,不過我希望自己能將教養小孩的每分錢都放對地方,重視心靈教育勝過物質享受,花時間陪伴取代金錢補償,一起探索自然不被手機控制。這樣的方式,說不定每年10萬的育兒費就夠養兩個孩子了,讓我來挑戰看看,無論成功與否,再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實際經歷後的心得。
留言
Hi , IMS / SASHA
回覆刪除這類型的文章很棒也很實用,因為育兒是人生必經的過程,而費用也是家庭重大開銷之一。
所以父母通常上網都會尋找資訊、規劃預算,你們的文章值得參考,請持續更新,加油。
感謝鼓勵支持呀。
刪除其實很多文章也都是寫給自己參考的,這樣才能在整理帳簿時理清思路,了解金錢流向後,再來應對調整;如果能剛好對別人有幫助,那就太美好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