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精選

2023,年度開銷總整理

回顧2023年,真是支出控制上忐忑不安的一年。這一年,伙食開銷月月爆預算,從年初到年尾都居高不下;這一年,幾乎前半年就把旅遊預算花光了,後面幾個月越玩越心虛…。 我很不希望重蹈上一年的覆轍,渾渾噩噩中過度支出,所以年末時刻意降低花費,最後雖然年度開銷驚險過關,但我還是很不喜歡這種失控不安的感覺。 以下就來一一檢討,2023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?導致預算趕不上支出;2024年又該如何因應,哪些預算要調整,哪些花費該樽節? 項目 分類 預算 2023花費 調整預算 每月生活開銷 伙食費 9,000 10,900 11,000 生活雜支 2,700 1,600 - 每月固定支出 家庭月用 5,000 5,000 - 大樓管理費 2,200 2,100 2,600 水電瓦斯費 1,100 1,300 1,300 電視網路費 400 200 700 電話費 400 400 - 愛心捐款 700 700 - 年度支出 交際紅包費 5,000 8,800 - 育兒費 100,000 90,000 - 旅遊娛樂費 100,000 144,000 - 汽機車保養 15,000 22,000 - 交通費 35,000 33,000 - 稅金 22,000 0 21,000 保險費 65,000 31,000 92,000 合計 60萬 59萬 66萬 首當其衝的伙食費,每月實際花費比預算多了快兩千,大致上就是在家開伙的食材費,和外食費都各超支一千。究其原因,除了抱怨物價上漲之外,我覺得小孩長大食量增加也是主因。在家煮原本能吃兩餐的飯菜量,現在可能一餐就清空;外食點餐原本只要加大份量,現在也得多點一份。吃的份量變多了,才會合理導致開伙外食費同步上揚。 換句話說, 伙食支出的增加,絕非一朝一夕,隨著孩子成長,今後還可能繼續成長 !為此,我除了調高隔年度預算外,也要再試著朝幾個目標努力: 減少非必要的外食,少吃點零食餅乾垃圾食物,多去傳統市場採買新鮮食材 。 年末我的身體出狀況,更讓我警覺, 飲食是健康的根本 ,上述目標與其說是為了控制預算,不如說是為了守護自己的健康。   生活雜支費,今年因為沒有採買什麼大型家具家電,所以預算充足。 固定支出部分,雖然整體花費並未超支,但在可預見的未來,將會出現一些變動因子。首先,社區區權會通過要調漲管理費;其次,水電瓦斯費也隨著生活型態稍有增長;最後,我

我的投資經歷,就像灌籃高手櫻木花道的成長史

最近電視在重播灌籃高手,看著櫻木花道從一個籃球門外漢,一心只想灌籃得分,逐步從運球學起,搶籃板球,帶球上籃,定點投射,到真的學會灌籃,實在讓人感動又百看不膩。

仔細想想,我的投資經歷是不是也像這樣呢,新手入門時一心只想要賺錢,從外幣定存接觸起,到開始投資共同基金裡的高收益債券、新興市場股票、原物料、台股ETF、全球債券、貨幣基金等,一直到現在,才終於收斂於分散配置在全球市場的股票及債券ETF,一路走來,不也是像櫻木花道一樣跌跌撞撞,卻不斷成長、累積經驗,最後終於找到正確的道路嗎?

以免有一天這些回憶都被沖淡,不如趁現在憶舊之情正濃厚時,來稍微紀錄一下我的投資之路吧。

儲蓄是從小養成的習慣,畢竟,窮怕了。

真要回憶的話,我的第一項投資其實就意外踏入了風險極高的台股市場,自覺有趣地挑了一檔名字有趣的股票「橘子」,而且還運氣很好地賺了錢,新手的好運。但其實上大學後我才開始更主動想知道,是不是真的能夠靠什麼方法,讓儲蓄加速倍增的速度,所謂用錢滾錢的捷徑

從2005年起,因緣際會下先接觸了港幣定存,當時連台幣定存都沒碰過,直接就挑上了利率顯然更為優惠的外幣定存,後來才知道享受較高利率的同時,也在承擔著未知的匯率風險,而且是甚至可能導致賠本的風險!由於只投資半年,利率也剛好穩定,讓我順利賺進了不錯的定存報酬。顯然也讓我更勇於挑戰更高的利率,即使我當初還根本渾然不知利率與風險的密切關係。

不滿足於定存利率的初生之犢,就這樣又一腳踏入了當時炒得火熱的共同基金之中,而第一檔被介紹的就是投資於新興市場的高收益債券。沒錯,這也許是個不錯的入門方式,對於習慣定期取得配息的投資人而言,如果先撇開匯率風險和本金漲跌的議題不談,不就像是另一種利率更高的定存投資嗎?對我來說,當時也確實不了解上述這些其實顯而易見的風險,只是一心覺得,如果利率能夠更高,一定能夠更快速地讓資產累積。

沒錯,說是幸運嗎?我又從高收益債券的投資獲利並全身而退了,緊接著又剛好搭上一波漲勢,在台股基金的投資上大賺了一筆。至此,我的胃口已經被養足,甚至可以不客氣的說,當時應該一度以為,在投資市場上獲利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。如果投資定存、債券、股票,都是穩賺不賠,而且獲利程度又有明顯差距的話,為什麼不把錢通通投資在獲利率最高的股票市場呢?

當然,開始接觸一些投資基金的理財文章後,我也不是全然不知道風險的存在,只能說當時還是太才疏學淺了,以井底之蛙的眼界在拿錢賭博。當時的我,把市面上能夠找到、配息率最高的高收益債券,視為我較保守的核心投資;然後完全倚賴過去績效來挑選基金的我,也大膽投入了那時正發光發熱的新興市場,包含菲律賓、東協、南歐、拉丁美洲、南韓、印度。畢竟是嘗過甜頭,即使賺錢並不知其所以然,也還是有信心不斷投入,單筆也好,定期定額也好,曾經有那麼一兩年,我幾乎是一有閒錢就急著想要放入市場,從原本每個月也許只扣1、2檔基金,到後來每個月扣到6、7檔基金,一心以為基金未來的表現就是會持續上揚,就連完全不熟悉的原物料市場,我都急著想要分一杯羹,結果這麼一來,卻也讓我手邊幾乎沒剩什麼現金。

你猜接下來怎麼了,沒錯,2008金融海嘯來了。那年我剛好在當兵,之前研究所獎學金、家教,和過去存下來的錢幾乎都投資在共同基金裡了,生平第一次碰到所謂慘跌斷頭的局面,我也不是有勇氣認賠出場的人。真正讓我覺得非常可惜的是,當時仍然有打算繼續投入市場的我,一方面軍中薪資微薄,另一方面手邊又沒有多餘現金,即使多少有在市場低靡時撿到便宜,卻遠不及之前更大筆已投入資金的折損。說得好聽點,在贖回之前都不算真的賠錢,但是終於領教到市場如猛獸般的襲擊後的我,才總算學到一點教訓。

第一,我認知到我自以為安全的高收益債券基金,其實一點也不抗跌。股票基金也許跌了40~50%,但是高收益債券也不遑多讓,硬是慘跌30%;愚蠢如我也還知道,這些本金折損早已抵消了過去那些配息收入;就算它仍然持續在配息,但本金的跌幅卻一直沒有起色,即便市場開始反彈、股票開始回春,這些為了兼顧配息的高收益債券,卻一直慘澹經營,情況不見好轉。

另一個我用現金賭博,慘賠一場所換來的教訓則是,在市場上揚時讓我大賺一筆的單筆投資,當局面反轉時,也給我帶來極大的傷害,而且幾乎完全無法復原。這讓我了解到定期定額策略最大的價值,就是讓我避開這種在股市高峰投入資金所造成的悲壯局面。那些無法挽回、挑中極差投入時間點的投資,無論什麼標的,後來想當然都是認賠殺出。這讓我了解到,當你試圖預測進場時機,請切記不要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內,以免選擇錯誤時造成巨大的遺憾。

有了這些教訓後,我告訴自己該要重新檢視所謂核心及衛星配置,找到更足以和股票搭配的穩健標的;另一方面,我還在試圖從基金篩選器中找到不敗的策略,這次我不僅在看過去1年、3年、5年、10年的報酬率,我也特別注意一項新指標:Sharp值,它是報酬/風險比,或可稱為超額報酬率,沒錯,就像是產品的CP值一樣,和價格無關,而我正是企圖挑選出各種不同預期報酬率下,Sharp值最高的投資標的。

這次我選了全球型債券和新興市場債券做為較保守的標的;股票基金則還是只有新興市場這唯一的選項,只是用上述超額報酬率的概念,重新找了自以為較佳的基金公司而已;仍舊,著迷於市場過去表現的後果,即便我們都能朗朗上口:「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績效」,但只有過去績效可參考的芸芸投資人,不然我們還能靠基金篩選器玩出什麼名堂?

2009年,在我的投資字典裡,又迎來一個新單字,叫做指數型基金。

綠角財經筆記,是同事推薦下才認識的;一心想要賺錢的賭徒,其實打從心底是十分懶散的。我很欣賞以簡單數學來呈現的投資基本概念與策略,也成功被說服,指數化的投資不失為參與市場的一個好方法,簡單,但美好。但是我並未積極地展開作為,尤其是並不覺得自己有空在工作之餘,還得弄個美國帳戶之類的麻煩東西,有點覺得,是不錯,但實在很麻煩的懶惰感覺。

於是我只先找到了寶來證券所提供的台股ETF基金,做為入門之選。只是也不能偏重台灣市場,所以還是只讓ETF基金成為資產配置的一小塊,剩餘的則靠新興市場股票和全球債券來補足。因為一度有父母資金挹注的關係,又不希望只晾在定存,所以又被迫將新資金一分為二,一半投入非常穩定的貨幣基金,另一半則投入稍高風險的高收益債券,每月領取配息。

至此,我必須坦言,我的投資策略仍舊是一盤散沙,吹彈可破。除了必須承擔匯率風險的澳幣基金和美元計價的全球債券基金,還能談得上是穩健之外;只偏重台股市場的ETF基金,低費用率,但單一市場風險高、不適合投入太多比重;剩餘都是以新興市場為標的物的股票和債券,全部都攤在高風險下,佔比超過5成。也就是說,光是新興市場表現不佳,就足以讓我的投資組合一敗塗地。而我一點辦法也沒有。

發現這點之後,我開始認真尋找對應歐美成熟市場的投資標的,想不到這正是在對新興市場一頭熱的台灣投資環境下,極為欠缺的一環。沒錯,新興市場的表現曾經讓人驚艷不已,台灣人的一窩蜂我也無須多作解釋,但是我倒沒想過,要投資美國、歐洲這些穩定成熟的市場,竟然如此困難。

2011年,我才終於邁入投資路程上最重要的一個里程碑。因為空閒時間看了更多綠角部落格所談到的資產配置計劃,而台灣的投資環境也確實無法讓人以低費用、指數化的方式,參與到全球市場。於是,和很多很多追隨者一樣,我也完成了券商開戶,開始用ETF展開全球化的布局。即使一切還是無法至臻完美,還是得承擔一些些匯率風險,以及海外投資所必須負擔的電匯費用、投資手續費等,但是不再迷信投資時間點,而更重視投資標的分散與資產配置的我,搭配低開銷費用、追求同等市場報酬的ETF,已然更有信心面對未知的市場挑戰,無論漲跌,也更有把握能秉持這樣的投資理念,一路邁向夢寐以求的退休之路,享受財務自由的人生。

寫於2014,一路以來在台灣所投資的共同基金都已全數結清;除了ETF,就只剩流動現金;指數化投資將要滿3年了,很高興能夠順利將資產配置簡化至此,也很遺憾自己沒有早一點認識綠角,或是早一點跨出第一步,以換取退休後的自由;投資是一生的事業,還有很長的路要走,加油。

2020年,一晃眼已經是ETF投資的第9年了;這些年來經歷了美股大多頭,也碰上了駭人聽聞的COVID-19,藉由資產配置與指數化投資的幫助,我真的見證了市場波動下的穩定成長,享受到樸實簡單的投資方式帶來的穩健報酬;這些ETF全球投資組合,也成為最堅實的財務基礎,讓我勇敢地邁向財務自由,迎接無拘無束的生活。

自由的感覺真的棒透了,不知道怎麼形容,大概就像櫻木花道的灌籃吧!是一種拿回人生掌控權的滋味,儘管投資路上風風雨雨幾經波折,但只要最終達成財務自由,一切便都值得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