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精選

2024,年度開銷總整理

那天,我腦中的一個想法突然發芽, 長期以來持續記帳的我,有沒有可能有一天,會拋下這個習慣,順其自然地生活,不那麼在意實際的開銷數字? 就像是,退休之後,我從部落格文章越寫越多,到越寫越少,我感覺這是我人生的一個正向指標,代表我找到了一些生活重心, 雖然我還是樂於分享,但我並不依賴分享 。 財務規劃一旦底定,其實真的完全不用費心,有時候我都忘記自己多久沒理財了,但資產的持續增長,讓我覺得萌生未來不再記帳的想法,好像也沒那麼天馬行空。 但 2024年,畢竟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時刻,是我和老婆共同退休的第一個完整年度 。而我必須坦承,我老婆的退休風格顯然與我不同,不像我曾經戒慎恐懼、如履薄冰般地省吃儉用、安於平淡,老婆走的是享受生活、四處圓夢的閒不下來行程,反映在開銷上,那就是…花錢不手軟。 還好我去年就猜中了,調高了生活預算,所以現在終於能說…如我所料。 項目 分類 預算 2024花費 調整預算 每月生活開銷 伙食費 11,000 10,900 - 生活雜支 2,700 3,100 - 每月固定支出 家庭月用 5,000 5,000 - 大樓管理費 2,600 2,500 2,500 水電瓦斯費 1,300 1,400 1,400 電視網路費 700 1,000 - 電話費 400 400 - 愛心捐款 700 700 - 年度支出 交際紅包費 5,000 -8,000 - 育兒費 100,000 112,000 - 旅遊娛樂費 100,000 112,000 - 汽機車保養 15,000 22,000 20,000 交通費 35,000 25,000 30,000 稅金 21,000 -1,500 - 保險費 92,000 65,000 - 合計 66萬 63萬 66萬   因為吃飯的人多了,小孩吃的也變多了,導致買菜食材費增加; 因為活動多、行程多,在外面回不了家的時間多了,導致外食用餐費增加; 不過我們採買的戰場從生鮮超市轉移到傳統市場,還是有效降低了伙食開銷。一來一往之下,伙食費竟然巧妙地落在預算內,而這並不是刻意節省、迴避外食的結果,真是令人感到欣慰。看來 常去菜市場採購,買得更多吃得更省的策略,大獲成功 !   生活雜支雖然沒花大錢,但今年修冷氣也修暖氣,花了1萬5;舊手機因3G網路關閉被迫換新,這些突如其來的修繕費一計入,原本尚有餘裕的預算就...

4% Rule探究:給不同投資屬性及存續期間的提領率建議

原文參考自Charles Schwab嘉信退休專欄Beyond the 4% Rule: How Much Can You Spend in Retirement?;作者是兩位財經專家:Rob Williams和Chris Kawashima。文章主要在探討如何根據自身需求來應用4% Rule,並依據投資屬性、存續期間、信心程度來調整提領率。

工作一輩子,終於退休了,但退休後該怎麼花錢,又成了一個傷腦筋的問題;如果花費太兇,說不定過沒幾年就會把退休金花光;可是如果過得太省,又怕沒辦法好好享受退休生活。

所以才有4% Rule這個通用易懂的經驗法則出現:先清算一下總資產,一開始提領4%來花用,接下來每年再依據通膨狀況調整,就能確保退休30年期間安全無虞。

雖然4% Rule對所有人來說是個好的開始,但要特別注意:

  • 這是個嚴格的規則!4% Rule告訴你,每年要依據通貨膨脹來調整提領金額,而不是依照你的資金多寡,這可能會是個大挑戰。它規定你除去通膨後,每年都要花一樣多的錢,這也許不是大部分人退休後的常態,每年支出的高低起伏,或許難以避免。
  • 它適用特定的資產配置方式,股債比各50%。也許你的投資組合和這個假設不一樣,也許你退休後還會每年調整股債比重。一般來說,我們會建議投資盡可能涵蓋大範圍、各種類型的股票與債券,並且在退休後逐年調降股票的占比。
  • 它使用歷史報酬進行估算。嘉信投顧預期,未來十年的市場回報很可能會低於歷史平均值;所以使用歷史數據計算出的安全提領率,有可能被高估。
  • 它假設30年存續期間。退休後還有多少時間,和你的年齡有很大關係;依據每個人不同的退休年齡,你也許需要考慮不同的存續年限。
  • 它的目標成功率是100%。理論上來說,100%的成功率當然很棒,但也表示你得犧牲生活品質,存得更久,花得更少,來換取極高的信心指數;其實,如果你能夠每年檢視花費並根據市況彈性調整提領率,你也許不用追求100%的信心程度。

硬性遵守4% Rule是最糟的做法!你應該以它為基礎,存下每年生活開銷的25倍退休金,接下來再視情況(存活時間、投資組合、信心程度)決定個人化的提領率,並且逐年調整。

至於如何決定個人化的提領率呢?請參考以下步驟:

  1. 你打算規劃多長的退休期?當然我們都不會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,大部分人應該也不想知道。但你還是能根據政府統計的平均餘命資料、自身健康狀況、家庭病史來做適當的估算,長壽估算器或許也能幫上忙。
  2. 你打算怎麼建構投資組合?股票可以提供長期增值潛力,支付退休後期的費用;債券和現金則可以增加資產穩定度,因應退休初期的支出;所以股票、債券、現金這三種資產類別都很重要,各司其職。研究發現,投資組合比重對於初始提領率的影響其實不大,除非你的投資真的非常保守,或是存續期間很長。但是投資組合對於資產最終價值卻有著巨大的影響力,投資屬性越積極,資產越有可能大起、大落。
    要記住,決定投資比重不單只是個數學問題。人類對於失去感受到的痛苦是超越得到的快樂的,而且這種效應在退休之後還會被放大!找出即使在大跌時你都能承受的資產組合,而非單純覬覦大漲時的高額回報,才是正確的作法。
  3. 對於資產存續,你希望多有信心呢?所謂信心程度,指的就是在各種對未來市場的預期或假設之下,退休資產不會耗盡的成功機率。(不管剩下多少錢~)
    專家建議,75%~90%的信心度適用多數人,但要能夠在花費上保持彈性、適時調整。
  4. 市場變動時,你願意做出改變嗎?這是最關鍵重要的一題。如同上述,4% Rule的規定很死板,不能改變花費比例,不能改變投資組合,一切都要照規矩行事。但你不是機器人,退休生活也並非一成不變,只要你能稍微在市場崩跌時減低非必要開銷,就能大幅增加資產存續的機會。

接下來,你就能依據上述問題的答案,在下方表格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初始提領率;

90%信心程度:

資產配置保守偏向保守中等偏向積極
30年3.2%3.4%3.5%3.5%
25年3.7%4.0%4.1%4.0%
20年4.7%4.8%4.9%4.8%
15年6.2%6.3%6.3%6.1%
10年9.4%9.3%9.3%9.0%

75%信心程度:

資產配置保守偏向保守中等偏向積極
30年3.5%3.9%4.2%4.5%
25年4.1%4.5%4.8%5.0%
20年5.1%5.4%5.7%5.9%
15年6.7%7.0%7.2%7.3%
10年9.9%10.1%10.3%10.2%

第一年過後,你可以依據通膨指數調整提領基金,也可以再次檢視資產狀況,重新設定個人化的提領比例。

觀察其中數字可以發現,對於30年的存續期來說,長期回報是重要的,所以較積極的投資才能提供較優質的退休生活;但若是僅需要考慮10年期間,保守的投資反而更能兼顧風險與收益。

所以針對不同退休年限,專家也有不同的資產配置建議:

預期退休時間資產配置初始提領率(75%~90%信心程度)
30年中等3.5%~4.2%
20年偏向保守4.8%~5.4%
10年保守9.4%~9.9%

越高的信心度,需要越低的提領率支撐,所以建議的提領率有一段範圍區間。

上述研究都是基於嘉信投顧對於未來市場的預期,其中各類投資屬性的資產配置組合如下表,計算使用的投報率和標準差均屬預測,請務必留意: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績效

資產配置保守偏向保守中等偏向積極
現金30%10%5%5%
債券50%50%35%15%
股票20%40%60%80%

資產配置保守偏向保守中等偏向積極
預期報酬3.25%4.62%5.99%7.37%
標準差3.29%6.11%9.07%12.14%

實務上,還有幾點需要提醒:

  • 每年檢視花費比率
  • 不要超出提領上限(對應75%信心度)
  • 扣除社會福利、年金後,再進行提領
  • 關注投資的整體回報,而非侷限在股利股息
  • 前述計算沒有考慮資產管理費或稅費

人算不如天算,生命充滿意外,因此保持彈性才是最佳的策略。遇到股災就少花點錢,大漲獲利就對自己好一些。為退休提領制定計畫,並適時調整才是最重要的

最後要記住,退休的真正目的,不是為了斤斤計較提領比率,在最後一刻把錢剛好用完,而是要享受人生,無憂無慮的擁抱退休生活,這才值得,不是嗎?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