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精選

2024,年度開銷總整理

那天,我腦中的一個想法突然發芽, 長期以來持續記帳的我,有沒有可能有一天,會拋下這個習慣,順其自然地生活,不那麼在意實際的開銷數字? 就像是,退休之後,我從部落格文章越寫越多,到越寫越少,我感覺這是我人生的一個正向指標,代表我找到了一些生活重心, 雖然我還是樂於分享,但我並不依賴分享 。 財務規劃一旦底定,其實真的完全不用費心,有時候我都忘記自己多久沒理財了,但資產的持續增長,讓我覺得萌生未來不再記帳的想法,好像也沒那麼天馬行空。 但 2024年,畢竟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時刻,是我和老婆共同退休的第一個完整年度 。而我必須坦承,我老婆的退休風格顯然與我不同,不像我曾經戒慎恐懼、如履薄冰般地省吃儉用、安於平淡,老婆走的是享受生活、四處圓夢的閒不下來行程,反映在開銷上,那就是…花錢不手軟。 還好我去年就猜中了,調高了生活預算,所以現在終於能說…如我所料。 項目 分類 預算 2024花費 調整預算 每月生活開銷 伙食費 11,000 10,900 - 生活雜支 2,700 3,100 - 每月固定支出 家庭月用 5,000 5,000 - 大樓管理費 2,600 2,500 2,500 水電瓦斯費 1,300 1,400 1,400 電視網路費 700 1,000 - 電話費 400 400 - 愛心捐款 700 700 - 年度支出 交際紅包費 5,000 -8,000 - 育兒費 100,000 112,000 - 旅遊娛樂費 100,000 112,000 - 汽機車保養 15,000 22,000 20,000 交通費 35,000 25,000 30,000 稅金 21,000 -1,500 - 保險費 92,000 65,000 - 合計 66萬 63萬 66萬   因為吃飯的人多了,小孩吃的也變多了,導致買菜食材費增加; 因為活動多、行程多,在外面回不了家的時間多了,導致外食用餐費增加; 不過我們採買的戰場從生鮮超市轉移到傳統市場,還是有效降低了伙食開銷。一來一往之下,伙食費竟然巧妙地落在預算內,而這並不是刻意節省、迴避外食的結果,真是令人感到欣慰。看來 常去菜市場採購,買得更多吃得更省的策略,大獲成功 !   生活雜支雖然沒花大錢,但今年修冷氣也修暖氣,花了1萬5;舊手機因3G網路關閉被迫換新,這些突如其來的修繕費一計入,原本尚有餘裕的預算就...

4% Rule探究:比提領比率更重要的事—保持彈性

原文參考自Vanguard退休專欄The 4% budget: Why spending flexibilit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withdrawal rate in retirement;作者是一名財經作家兼部落客Rob Berger。

這篇文章旨在探討COVID-19疫情襲擊,全球股市崩跌、前景不明,加上持續探底的低利率環境,種種不確定和不安的因素包圍之下,4% Rule是否還能相信?並提出比爭論4% Rule更重要的事。

4% Rule是退休人士奉為圭臬的準則,因為有歷史數據為基礎,也廣受許多學者與專家認可;但是它最受質疑的地方在於,未來真的適用嗎?尤其在這個股票市值被高估、實質負利率的年代。

但與其討論4%是不是最佳的提領率,退休者如何運用這4%預算還更為重要!

4% Rule告訴你,退休後第一年可以提領總資產的4%來花用,之後每年依據通膨程度來調整提領金額,這樣就能確保整個退休期間都有足夠的資金,換言之,你會在錢花光之前就死掉!

但別忘了,William Bengen在1994年提出的研究背後有很多重要的假設:

  • 投資資產組合裡,股票的占比為50~75%
    歷史數據顯示,過低的股票比例會嚴重侵蝕長期獲利,造成退休金不足;但回到真實世界,當面臨致命病毒的襲擊,各國相繼停工、封城、甚至鎖國,經濟停擺、人心惶惶,不是所有人都能繼續安心持有超過一半比例的股票,尤其是年長的退休民眾。
    不過值得安慰的是,過去的研究範圍也曾歷經1929年華爾街股災、緊接而來的經濟大蕭條、第二次世界大戰、越戰、1970年代的停滯性通貨膨脹、1987年黑色星期一。
  • 投資資產組合每年都有進行再平衡
    之所以提出這點,仍舊是因為它的執行難度超乎想像,你必須做出違背人性的決定;即便股災讓你的退休資產淨值跌掉一半,還是得執行再平衡買入更多股票。
  • 該研究假設的是市場回報,不包含任何費用
    沒有考慮內扣費用、交易成本等,只適合低開銷的指數型基金投資人。

還有一點值得關注,那就是這個研究不是只有使用歷史數據,還包括了對未來市場的預測:平均的股市回報為10.3%,債券報酬為5.1%,通貨膨脹為3%。

4% Rule的質疑者認為,比照現今的經濟環境,股票本益比過高、利率偏低,我們怎麼可能去指望拿到股票10.3%、債券5.1%的投資報酬呢?!

也許認知到提領率無須一成不變才是關鍵。William Bengen在論文中提到,即使只是暫時性地在經濟蕭條時降低提領金額,都能對長期財務狀況有莫大的幫助。這是對抗不景氣最佳的策略,因為你毋需依賴善變的市場,只需改變你能完全掌控的生活花費。

如何能夠隨機應變調整提領率,其重點在於你的花費組成。在4%的生活預算之中,有多少比例是花在生活必需品上,有多少只是非必要的消費

想像有兩位同樣年齡與資產的退休人士,都以4% Rule作為退休提領策略;表面上,兩個人似乎承擔一樣多的風險;但若探究他們的預算組成,其中一人需要全部的4%資金才能生活,少一分錢就付不出帳單,另外一個人只需要花3%負擔必要支出,留下1%作為旅遊娛樂費用;換句話說,後者其實可以將退休提領率降低到3%,只要縮減非必要開銷就能度過崩跌的熊市。

研究指出,只要減少5%的提領率(從4%降低成3.8%),就能非常有效地帶你度過經濟大蕭條年代,讓你多出更多財富可以遺愛子孫,而且時間越長,效果也越顯著。

債務是一筆無法避免的固定支出,會造成提領率失去變動彈性;所以建議在退休之前就還清所有債務,面臨市場波動、股價震盪時,才不會備感壓力。

FIRE(Financial Independence, Retire Early)運動的興起,讓許多人30幾歲或40幾歲就提早宣布退休。儘管從William Bengen的研究中來看,3%提領率才能百分之百保證撐過50年退休期,4%提領率在超過35年後則有失敗的可能。

可是FIRE運動能否依靠4% Rule,還有兩個關鍵因素。第一,提早退休者是否只需要3%或3.5%的提領比率就能生存;第二,他們退休後真的一毛錢也沒賺了嗎,還是以另一種符合自己喜愛的生活方式在工作,從事真正熱愛的興趣。

比起爭論4%這個數字,或何謂退休,更重要的是退休之後的提領策略能否保持彈性,還有你的心態。無論退休與否,心靈富足、身心快樂才是真正重要的事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