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精選

2023,年度開銷總整理

回顧2023年,真是支出控制上忐忑不安的一年。這一年,伙食開銷月月爆預算,從年初到年尾都居高不下;這一年,幾乎前半年就把旅遊預算花光了,後面幾個月越玩越心虛…。 我很不希望重蹈上一年的覆轍,渾渾噩噩中過度支出,所以年末時刻意降低花費,最後雖然年度開銷驚險過關,但我還是很不喜歡這種失控不安的感覺。 以下就來一一檢討,2023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?導致預算趕不上支出;2024年又該如何因應,哪些預算要調整,哪些花費該樽節? 項目 分類 預算 2023花費 調整預算 每月生活開銷 伙食費 9,000 10,900 11,000 生活雜支 2,700 1,600 - 每月固定支出 家庭月用 5,000 5,000 - 大樓管理費 2,200 2,100 2,600 水電瓦斯費 1,100 1,300 1,300 電視網路費 400 200 700 電話費 400 400 - 愛心捐款 700 700 - 年度支出 交際紅包費 5,000 8,800 - 育兒費 100,000 90,000 - 旅遊娛樂費 100,000 144,000 - 汽機車保養 15,000 22,000 - 交通費 35,000 33,000 - 稅金 22,000 0 21,000 保險費 65,000 31,000 92,000 合計 60萬 59萬 66萬 首當其衝的伙食費,每月實際花費比預算多了快兩千,大致上就是在家開伙的食材費,和外食費都各超支一千。究其原因,除了抱怨物價上漲之外,我覺得小孩長大食量增加也是主因。在家煮原本能吃兩餐的飯菜量,現在可能一餐就清空;外食點餐原本只要加大份量,現在也得多點一份。吃的份量變多了,才會合理導致開伙外食費同步上揚。 換句話說, 伙食支出的增加,絕非一朝一夕,隨著孩子成長,今後還可能繼續成長 !為此,我除了調高隔年度預算外,也要再試著朝幾個目標努力: 減少非必要的外食,少吃點零食餅乾垃圾食物,多去傳統市場採買新鮮食材 。 年末我的身體出狀況,更讓我警覺, 飲食是健康的根本 ,上述目標與其說是為了控制預算,不如說是為了守護自己的健康。   生活雜支費,今年因為沒有採買什麼大型家具家電,所以預算充足。 固定支出部分,雖然整體花費並未超支,但在可預見的未來,將會出現一些變動因子。首先,社區區權會通過要調漲管理費;其次,水電瓦斯費也隨著生活型態稍有增長;最後,我

交通費,變動的分類造就失控的數字,汽機車支出比一比

在檢討交通花費之前,我得先承認,交通費預算一直都只是參考用;我雖然根據過去經驗預抓了每個月1,500的預算,但這幾年來無論開銷超過或低於預算,我都無動於衷。

一方面,我覺得通勤、加油、停車這些支出都是必要花費,總不能不上班、不出門,只能就生活需要的交通找出較節省的花費方式,然後,該花多少就是多少。

另一方面,這些年生活型態的改變,如買汽車、生小孩、育嬰留停,也都造成交通費支出的上下起伏,各種開銷互有增減,呈現在數字上就變得一團混亂。

而且實際整理後才發現,「交通費」這個籠統的支出大項,在許多年的摸索下,內容細項也一直在調整改變,為的是讓我找出變動花費的規律性,進而規劃符合現實的預算;但這也讓交通費開銷的數字常常在跳動,每次一改變分類方式,花費就會大起大落。

先看看夫妻合併記帳後,近7年的交通費年支出和平均月支出:

年份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
交通費(月平均)2千41千61千41千21千61千62千2
交通費(整年度)2萬91萬91萬71萬51萬91萬92萬6

概略看來,這7年平均的花費為每年2萬1,平均每月1千7

但說真的,光看這些變動的數字和平均值,根本還是對交通花費一點頭緒都沒有,不知道開銷為何有高低起伏,也不知道接下來花費的趨勢。

下一步,還是得將細項展開,逐年來檢視金錢去向:

年份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
機車加油8千87千34千41千22千82千42千8
機車保養3千53千34千5(5千2)(7百)(1千8)(6百)
停車費1百2百1百2千2千72千22千5
火車通勤8千87千87千91千

2千4
旅遊/出差7千83百3百2百2千6

交通費(汽車)
(2萬7)(2萬)1萬3百1萬8百1萬51萬9

2013年,我和老婆都還是機車族,每天各自騎車通勤上下班;不過老婆比我還辛苦,騎完機車還要轉乘火車再搭公車才能到公司,通勤時間長花費也高,導致一整年下來,機車油錢和火車月票成為最主要的交通支出。

另外,當時還會把國內出遊的車資也算進交通費內,變相導致交通費被灌水。

2014年,孩子出生,買車了。但我不希望汽車花費和原本的交通開銷混為一談,所以從帳簿中額外劃分出專屬的汽車交通費,包含加油、停車、保養費。

或許是受到產假的影響,機車油錢和火車票價都略為降低;自2014年起,我也改將旅遊時的來回車票、租車、搭計程車等費用計入旅遊開銷,方便個別檢討預算。

2015年,搬新家後通勤距離有縮短,而且顯然開車的時數增加,也導致原本的機車油錢轉移到汽車花費上;表面上看來,因為我把汽車交通費另外計算,所以原本的交通費好像是變少了,但其實買車養車後整體的花費當然是增加的,這點無庸置疑

2016年,記帳方式又有了新變化,因為改用新帳簿格式,可以輕鬆地將汽機車花費都列入交通費,但又能分別看出不同的支出類別;此外,為了更細分出費用的流向,汽機車的保養費用也另外計算;至於停車費,因為幾乎都是開車才有的支出,就沒有細分汽機車。

這一年,我和老婆先後雙雙請了育嬰留停,所以機車油錢和火車車票費都降到低點;從總花費看起來,2015到2016年好像相差不多,但其實幾乎每種類別的開銷都大大改變了,如同之前所說,這是記帳分類方式和生活型態調整造成的影響。

2017年,我重返職場,機車加油費再度升高,但蠻明顯的,除了上下班通勤騎車外,全家出門一定都是汽車代步,所以在機車上省下來的油錢、停車、保養費,全都跑去汽車上實現了,而且是加倍奉還!

今年還多了一筆差旅支出,當時還不曉得出差收支要怎麼記帳比較合適,就先把洽公的車資都記成交通費,其實這部分的花費後續應該都報帳清掉了。

2018年,孩子上學後開始搭車通勤,導致汽油錢增加了。

2019年,孩子轉學後通勤距離更遠,油錢開銷繼續追加。老婆復職後馬上又增加了火車通勤的支出,但隨後幸運調動單位,省下了車票錢,變成油錢,上下班終於可以騎機車直達。

雖然交通費歷經多次記帳分類的變革,和生活型態改變所造成不得不的影響,所以整理歷年開銷後還是顯得混亂沒頭緒,可是稍加梳理後,發現細項支出其實亂中有序,可以看得出各種花費逐年變化的趨勢,還有汽機車花費的巨大差異。

不斷改變調整的帳簿,其實是為了幫助自己了解交通費這個大熔爐裡,到底藏了什麼東西?非花不可的必要支出,要知道花費範圍在哪;可大可小的浮動支出,要看預算怎麼編列才對;所以雖然花了好幾年來做實驗,但能夠正向地找出規律,就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。

旅遊或出差的交通費本來就該另外看;坐火車通勤曾經是生活必需品,如今已成為過去式;若再將汽車相關的花費排除,就能瀝出機車造成的加油、保養、停車費用。

油錢這檔事,就是騎得越遠越貴,但是汽機車的油耗差很大,一個人出門辦事,真的還是騎機車就好,停車方便又省油錢。

機車騎久了也得保養,這幾年來除了機油齒輪油外,輪胎、坐墊、電瓶、火星塞、避震器、空氣濾清器、離合器、普利珠、皮帶、電池、車燈、開關,各種大小維修替換也都有,雖然不像汽車要每年定檢,但花的錢也不少;不過隨著騎車頻率降低,保養支出也越來越少。

比起汽車,機車停車更是便宜得要命!基本上,上下班通勤本來就沒有停車費用的問題,周末出門機車停路邊,被收費的機率也不高;一整年花不到幾百塊的停車費。

整理近年來平均的養車費用,拿汽車和機車比一比:


汽車
(2014~2019平均)
機車
(2013~2019平均)
保險1萬81千7
稅費1萬27百5
保養1萬2千8
加油1萬24千2
停車/過路費4千1百
合計開銷(每年)5萬69千6

汽車加油平均每年1萬2,機車只要4千2;汽車保養平均每年1萬,機車只要2千8;汽車整年的停車過路費大約4千,機車只要1百。

養一台機車,也要繳交燃料費,也要投保強制險。(視個人需求追加駕駛人和第三人責任險);但這些費用比起汽車真的是小巫見大巫,保險和稅費都是十倍以上的差距。

而且我還沒說,這其實是養一台汽車 vs. 養兩台機車的費用比較,所以實際狀況可能比我切身的例子還更誇張,汽車花費每年5萬6不只,機車花費每年9千6不到,相差超過6倍

這表示,養一台汽車,可以養六台以上的機車呢~

好啦,上述資訊僅供參考,反正之前就說過,買車本來就不算什麼正確的財務決定,甚至要說是奢侈品消費都不為過。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,來看看汽機車的花費到底差多少。

基於我們的生活型態已經從機車族轉變為汽車族,開車的支出占比也遠比騎車更高;其中出遊又是開車花費的主要來源之一,與其每次都要煩惱加油錢要記在旅遊開銷還是交通費,不如將交通費從月預算改為年預算,這樣就不必斤斤計較交通和旅遊難分難捨的關係,而可以整年度一起檢視旅遊娛樂費、汽機車保養費、交通費、稅金、保險費。

因應不同時期而調整的記帳方式,純粹是讓自己掌握花費的重要藍圖。雖然絕大多數時候,交通支出都是必要花費,好像也省不下來;但清楚的分類可以幫助你抓出重點消費、大筆開銷的去向,進而對症下藥,從大處著手,才能有事半功倍之效

以我來說,汽機車懸殊的花費差異,就是造成交通支出上升的主因。若非必要,不是全家出遊而是個人上下班或辦事情,以機車代替汽車,就能節省一些加油和停車費。還有更棒的選擇:腳踏車!短距離的移動都不成問題,還能兼顧運動健身而且完全免費,保險稅金都不用,免加油免停車費,頂多偶爾保養就好;其實我從以前就一直有騎鐵馬上下班的念頭,可是礙於拖延,直到現在才真正開始每周騎腳踏車運動順便辦事,乘風騎車的感覺真的很不賴!

從小到大,走路→腳踏車→機車→汽車,一路演進,到現在該反璞歸真了。希望交通工具倒推回去的路上,不只能省錢,也能換來健康愉快的身心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