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精選

2024,年度開銷總整理

那天,我腦中的一個想法突然發芽, 長期以來持續記帳的我,有沒有可能有一天,會拋下這個習慣,順其自然地生活,不那麼在意實際的開銷數字? 就像是,退休之後,我從部落格文章越寫越多,到越寫越少,我感覺這是我人生的一個正向指標,代表我找到了一些生活重心, 雖然我還是樂於分享,但我並不依賴分享 。 財務規劃一旦底定,其實真的完全不用費心,有時候我都忘記自己多久沒理財了,但資產的持續增長,讓我覺得萌生未來不再記帳的想法,好像也沒那麼天馬行空。 但 2024年,畢竟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時刻,是我和老婆共同退休的第一個完整年度 。而我必須坦承,我老婆的退休風格顯然與我不同,不像我曾經戒慎恐懼、如履薄冰般地省吃儉用、安於平淡,老婆走的是享受生活、四處圓夢的閒不下來行程,反映在開銷上,那就是…花錢不手軟。 還好我去年就猜中了,調高了生活預算,所以現在終於能說…如我所料。 項目 分類 預算 2024花費 調整預算 每月生活開銷 伙食費 11,000 10,900 - 生活雜支 2,700 3,100 - 每月固定支出 家庭月用 5,000 5,000 - 大樓管理費 2,600 2,500 2,500 水電瓦斯費 1,300 1,400 1,400 電視網路費 700 1,000 - 電話費 400 400 - 愛心捐款 700 700 - 年度支出 交際紅包費 5,000 -8,000 - 育兒費 100,000 112,000 - 旅遊娛樂費 100,000 112,000 - 汽機車保養 15,000 22,000 20,000 交通費 35,000 25,000 30,000 稅金 21,000 -1,500 - 保險費 92,000 65,000 - 合計 66萬 63萬 66萬   因為吃飯的人多了,小孩吃的也變多了,導致買菜食材費增加; 因為活動多、行程多,在外面回不了家的時間多了,導致外食用餐費增加; 不過我們採買的戰場從生鮮超市轉移到傳統市場,還是有效降低了伙食開銷。一來一往之下,伙食費竟然巧妙地落在預算內,而這並不是刻意節省、迴避外食的結果,真是令人感到欣慰。看來 常去菜市場採購,買得更多吃得更省的策略,大獲成功 !   生活雜支雖然沒花大錢,但今年修冷氣也修暖氣,花了1萬5;舊手機因3G網路關閉被迫換新,這些突如其來的修繕費一計入,原本尚有餘裕的預算就...

匯率風險是什麼?你該擔心嗎?

前進美國券商開戶、投資ETF,需要先把資金換成美金,投入以美元計價的金融商品,賣出之後,再將美金換回本地貨幣,這其中的匯率差異,就是潛藏的匯率風險。

舉個實例,假設原本1美元=30元台幣,初期投入300萬台幣,相當於10萬美元;持有一段時間後賣出,若當時的匯率變成1美元=25元台幣,那10萬美元就縮水成250萬台幣,現賠了50萬。

這不是指數化投資專屬的風險,市面上眾多的金融商品,如基金、債券、連動債,只要是以外幣計價,都要承擔這種匯率風險。那麼,我們該如何應對這未知的風險呢?

首先,來看看台幣兌美元匯率的歷史走勢圖:(1983/10~2021/3)

(資料來源:CEIC - Taiwan Exchange Rate against USD)

原來美金曾經站在40元高點,也掉到過25元,直到近十年才開始穩定地在30元上下波動。

匯率是把雙面刃,如果你買在最高點,賣在最低點,當然會慘賠;反之,也可能大賺。要規避這種不確定性最好的辦法,就是分散買賣的時間點。就像是資產配置中的定期定額策略一樣,既然我們可以用分散時間的方式降低投資風險,當然也能用分批換匯的手段減輕匯率風險。

簡單來說,雖然單一時間點的匯率難以掌控,但如果你將十幾年投入期間的匯率取平均值,再將幾十年提領期間的匯率也取平均值,就能大大降低匯率波動帶來的變數。

其次,如果你購買的金融商品是投資新興市場,雖然是以美金計價,但實際投資時卻必須換成當地貨幣才能投入,這其中潛藏著第二層的匯率風險。

換言之,如果你投資的對象是全球市場,就要把美金換成全世界各種貨幣才能投資,美金相對其他貨幣都有匯率風險,但好消息是,當有些貨幣升值、有些貨幣貶值,導致收益增加或減少時,只要你投資的市場夠分散,此消彼長,最後也能淡化匯率波動的影響。

匯率風險的存在,不是一天兩天的事,投資業界很聰明,早就想到了應對之計。所以才有所謂「匯率避險」的選擇,理念很簡單,就是在投資以特定貨幣計價的資產時,同時進行反向操作,針對該貨幣一買一賣,抵銷匯率的影響

舉例來說,如果1美元=30元台幣,初期投入300萬台幣,相當於10萬美元;此時,你又另外借了10萬美元,換成300萬台幣;等到要贖回資產時,若匯率變成1美元=25元台幣,投資的10萬美元,現值剩下250萬台幣,但你借來的300萬台幣,換算成美金價值也提高為12萬元,拿其中10萬美元還款後,還剩下2萬美金,相當於50萬台幣,所以最後你還是擁有300萬台幣,不賺也不賠。

匯率避險,可以幫助你避開匯率波動造成的傷害,雖然可能會損失一些利差或匯差,但至少這些損失是可預期的。

但所以匯率避險是必要的嗎?來自Vanguard的一份研究報告,提供了專業建議。

美元指數(DXY),是衡量美元在國際外匯市場匯率變化的一項綜合指標;可以發現,匯率變化本身並不會創造收益,只會帶來波動,但長期來看,其平均值會接近於零

這份研究做了許多深入的探討,讓我們直接抓重點:

  • 匯率風險短期影響大、長期影響小
  • 避險與否對債券的影響:可有效降低資產波動性
  • 避險與否對股票的影響:波動性或收益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
  • 保守的投資標的,建議選擇本國債券,或有避險的國際債券
  • 積極的投資標的,建議長期持有股票,無須避險

雖然該文章分析的國家是美國、英國、澳洲、加拿大,沒有台灣,但是匯率的不確定性,放諸四海皆準,所以相關資料還是能做為參考。

簡單整理這篇文章的結論如下,匯率的風險來自於:

  1. 持有本地貨幣,投入或贖回資產時,買賣計價貨幣時的匯差
  2. 持有資產包含不同國家時,由計價貨幣換算成當地貨幣時的匯差

而有效降低匯率風險,讓你不用過度擔心的方法包括:

  1. 分散換匯的時間點,配合資產累積和提領的計畫執行,就不用在意一時的匯率波動
    (其概念與單筆投資轉換成定期定額,是一樣的~)
  2. 分散投資的國家,同時持有多種貨幣的資產,也能有效降低單一國家貨幣的風險
    長期持有,匯率波動對投資組合的影響會越來越小

最後,讓我信心喊話一下,雖然匯率波動就和市場起伏一樣詭譎難測,匯率風險也是全球化投資無法迴避的挑戰,但一個良好的投資策略,既然能讓你從股市中賺到錢,當然也可以帶你度過匯率的變化。只要堅守「分散投資、長期持有」的原則,匯率風險將不會是障礙。

指數化投資人,並不指望從匯差中獲利,而是追求不讓匯差侵蝕獲利,追求長時間來看,換匯不賺也不賠的表現,安穩地獲取市場成長的回報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