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精選

2024,年度開銷總整理

那天,我腦中的一個想法突然發芽, 長期以來持續記帳的我,有沒有可能有一天,會拋下這個習慣,順其自然地生活,不那麼在意實際的開銷數字? 就像是,退休之後,我從部落格文章越寫越多,到越寫越少,我感覺這是我人生的一個正向指標,代表我找到了一些生活重心, 雖然我還是樂於分享,但我並不依賴分享 。 財務規劃一旦底定,其實真的完全不用費心,有時候我都忘記自己多久沒理財了,但資產的持續增長,讓我覺得萌生未來不再記帳的想法,好像也沒那麼天馬行空。 但 2024年,畢竟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時刻,是我和老婆共同退休的第一個完整年度 。而我必須坦承,我老婆的退休風格顯然與我不同,不像我曾經戒慎恐懼、如履薄冰般地省吃儉用、安於平淡,老婆走的是享受生活、四處圓夢的閒不下來行程,反映在開銷上,那就是…花錢不手軟。 還好我去年就猜中了,調高了生活預算,所以現在終於能說…如我所料。 項目 分類 預算 2024花費 調整預算 每月生活開銷 伙食費 11,000 10,900 - 生活雜支 2,700 3,100 - 每月固定支出 家庭月用 5,000 5,000 - 大樓管理費 2,600 2,500 2,500 水電瓦斯費 1,300 1,400 1,400 電視網路費 700 1,000 - 電話費 400 400 - 愛心捐款 700 700 - 年度支出 交際紅包費 5,000 -8,000 - 育兒費 100,000 112,000 - 旅遊娛樂費 100,000 112,000 - 汽機車保養 15,000 22,000 20,000 交通費 35,000 25,000 30,000 稅金 21,000 -1,500 - 保險費 92,000 65,000 - 合計 66萬 63萬 66萬   因為吃飯的人多了,小孩吃的也變多了,導致買菜食材費增加; 因為活動多、行程多,在外面回不了家的時間多了,導致外食用餐費增加; 不過我們採買的戰場從生鮮超市轉移到傳統市場,還是有效降低了伙食開銷。一來一往之下,伙食費竟然巧妙地落在預算內,而這並不是刻意節省、迴避外食的結果,真是令人感到欣慰。看來 常去菜市場採購,買得更多吃得更省的策略,大獲成功 !   生活雜支雖然沒花大錢,但今年修冷氣也修暖氣,花了1萬5;舊手機因3G網路關閉被迫換新,這些突如其來的修繕費一計入,原本尚有餘裕的預算就...

指數化投資十周年,Q&A

邁入十年的里程碑,畢竟是個難能可貴的時間點,既然那麼難得,我也決定多花一點時間整理關於指數化投資的真實數據,讓有緣的夥伴們參考。

這篇文章,我會用自問自答的方式,來解答一些投資相關的問題。

Q1:投資報酬中,有多少來自於配股配息?

上一篇文章呈現了指數化投資十年總報酬,或許有人會好奇,這些報酬的細部組成是什麼?眾所皆知,買進並持有ETF的主要獲利來源,其一是配股配息,其二就是淨值成長帶來的收益
(有點像買賣房地產,一能賺租金,二能賺房價漲幅~)

經統計,這十年來我收到的股息(扣稅後)約佔總收益的18%,剩下82%則是資本利得。 


Q2:投資報酬中,有多少來自股票?多少來自債券?

在介紹資產配置的文章中說過,股債比的選擇決定於風險承受度。股票是資產成長的動力,有機會帶來高額報酬,但波動起伏也較大;債券則是一股安定的力量,低風險伴你度過金融危機。在研究4% RuleTrinity Study中也提到,適當地配置少量債券,可以提高資產存續機率

驗證的時刻到了,事實證明,這十年來的總報酬,僅有7%來自債券,93%都來自股票。證實了資產配置中,股票才是能帶來可觀獲利的重要角色。


 

Q3:配股配息中,股票和債券的佔比為何?

若撇開資本利得不談,股票型ETF每季配股息,債券型ETF每月配利息,這都是投資路上重要的現金流來源;而配股配息的多寡,當然和持有的股債比例、ETF的配息率都有關係

以我的實際案例來看,股票配息佔比約86%,債券配息佔比約14%;和股債比相去不遠,可見得兩種資產類別的配股配息率,還算是平分秋色。


Q4:綜合股債考慮,配息率有多少?

其實不同ETF在不同時間點下,配息狀況當然是波動的,所以我只打算提供粗略的平均值計算,讓大家關注趨勢就好,數字僅供參考。

當年度股息包含股債,假設第一年的股息為10單位,看看這十年投資期間內,股息的明顯增長。

另一個數字則是用當年度股息,除以累計投入金額,得到一個參考的配息比例變化。

 

Q5:指數化投資以低費用率著稱,但電匯及交易成本到底貴不貴? 

沒有什麼比實際的數字更有說服力了,我統計了一下,這十年來,我總共匯出資金了18次,電匯成本包含匯費、郵電費和中轉行費用,扣除5次Firstrade提供的匯款補貼金;十年期間內,我總共買進賣出了196次,投資初期也繳了些交易手續費,幸好近幾年美國券商的良性競爭下,免佣金交易成為趨勢,也讓我省下一筆額外支出。

相較於我投入的資金,累計的電匯成本約0.11%,交易成本約0.12%。


 

簡單整理結論如下:

  • 投資報酬中,資本利得是主力,配股配息佔少數
  • 投資報酬中,股票是主力,債券佔少數
  • 配股配息中,股票配股與債券配息的比例,和股債比接近
  • 配股配息如同資產總值,會呈現指數化的增長
  • ETF的低費用率優勢,即便考慮了電匯及交易成本,仍然極具競爭力

以上,希望這些簡單的數據,能讓大家對指數化投資的實際表現更了解,如果你還有任何疑問,也歡迎留言在下方,我會盡我所能分享對各位有幫助的資訊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