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精選

2024,年度開銷總整理

那天,我腦中的一個想法突然發芽, 長期以來持續記帳的我,有沒有可能有一天,會拋下這個習慣,順其自然地生活,不那麼在意實際的開銷數字? 就像是,退休之後,我從部落格文章越寫越多,到越寫越少,我感覺這是我人生的一個正向指標,代表我找到了一些生活重心, 雖然我還是樂於分享,但我並不依賴分享 。 財務規劃一旦底定,其實真的完全不用費心,有時候我都忘記自己多久沒理財了,但資產的持續增長,讓我覺得萌生未來不再記帳的想法,好像也沒那麼天馬行空。 但 2024年,畢竟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時刻,是我和老婆共同退休的第一個完整年度 。而我必須坦承,我老婆的退休風格顯然與我不同,不像我曾經戒慎恐懼、如履薄冰般地省吃儉用、安於平淡,老婆走的是享受生活、四處圓夢的閒不下來行程,反映在開銷上,那就是…花錢不手軟。 還好我去年就猜中了,調高了生活預算,所以現在終於能說…如我所料。 項目 分類 預算 2024花費 調整預算 每月生活開銷 伙食費 11,000 10,900 - 生活雜支 2,700 3,100 - 每月固定支出 家庭月用 5,000 5,000 - 大樓管理費 2,600 2,500 2,500 水電瓦斯費 1,300 1,400 1,400 電視網路費 700 1,000 - 電話費 400 400 - 愛心捐款 700 700 - 年度支出 交際紅包費 5,000 -8,000 - 育兒費 100,000 112,000 - 旅遊娛樂費 100,000 112,000 - 汽機車保養 15,000 22,000 20,000 交通費 35,000 25,000 30,000 稅金 21,000 -1,500 - 保險費 92,000 65,000 - 合計 66萬 63萬 66萬   因為吃飯的人多了,小孩吃的也變多了,導致買菜食材費增加; 因為活動多、行程多,在外面回不了家的時間多了,導致外食用餐費增加; 不過我們採買的戰場從生鮮超市轉移到傳統市場,還是有效降低了伙食開銷。一來一往之下,伙食費竟然巧妙地落在預算內,而這並不是刻意節省、迴避外食的結果,真是令人感到欣慰。看來 常去菜市場採購,買得更多吃得更省的策略,大獲成功 !   生活雜支雖然沒花大錢,但今年修冷氣也修暖氣,花了1萬5;舊手機因3G網路關閉被迫換新,這些突如其來的修繕費一計入,原本尚有餘裕的預算就...

奢侈是一種習慣,一旦養成了,就很難戒掉

我是一個生性節儉的人,從不隨意揮霍。會在貨架間四處比價,會在意菜單上的價位,很珍愛已擁有的每件物品,什麼都捨不得丟。或許是家庭成長環境使然,這樣的我,總是習慣性地迴避一次性的重大開銷與非必要支出。

老婆和我有著相似的特質,可能這是讓我們走在一起的眾多原因之一?

剛認識的時候,我們在校園裡共乘一部腳踏車,我在前面騎,老婆站在後面火箭筒上;後來,我們一起騎著機車全台走透透,風雨無阻四處旅行,留下許多穿著雨衣、頭髮被壓扁的照片。

那時候的我們不覺得自己會買車,騎機車方便多了,一個念頭說走就走,不用顧慮路況,也從不擔心停車問題。開始工作後,機車從一台變成兩台,平常我們各自上班,放假再一起騎車兜風,兩台車給了我們各自行動的自由,機車也成為出門最重要的代步工具。

儘管畢業進入職場後,我們不再有用不完的時間出遊,也漸漸少了一句話就騎車衝北宜的熱血;偶爾跑長途旅行,到山上去海邊,我們會租台小轎車,兩個人,享受一下開車的滋味。

不買車,是因為它非必要。一直到老婆懷孕生小孩前,我們才真正意識到汽車將要變成必需品了!若想帶著嬰兒移動,不可能永遠仰賴計程車和租車,還要考慮安全座椅的問題。

就這樣,我們晉升成為有車階級,而且一路走來、毫無違和。從前為了在校園內移動趕課所以需要腳踏車,為了上下班通勤所以需要摩托車,現在為了載小孩所以非買車不可。更有趣的是,買車後需要找地方停,我們租過一陣子路邊的公有停車場,要開車接送孩子,還得先從家裡騎機車去停車場換汽車,麻煩極了,間接導致我們乾脆買下自己的房子與停車位。

腳踏車→機車→汽車→停車位→房子,這「由儉入奢易」的路途走得真是順遂。

而我也幾乎說服了自己,這些轉變都是必要而非想要;畢竟不買車的話,要怎麼載著兩個幼兒上下學?要怎麼帶著嬰兒推車出遠門?要怎麼機動性的環島旅行?可是有時候又不禁覺得,坐在駕駛座的我過得還真爽,在車上聽著音樂享受駕馭快感,再也不怕颱風天、下大雨、寒流來襲;曾經我也是那個冬天穿著厚重羽絨外套,每逢下雨一身狼狽的機車族,現在我卻能坐在車上,用同情的眼光望向窗外。

如果只有自己一個人要外出,我通常不會開車,無論騎機車或腳踏車出門,都很容易讓我回想起過去,也讓我驚覺自己現在有多依賴這台舒適宜人、遮風擋雨的汽車,讓我感覺身陷奢侈陷阱中。

我整理過養車花費,比較過汽機車支出差異,我想大家都很清楚車子是帶來方便的奢侈享受。而奢侈是一種習慣,一旦養成了,就很難戒掉;就像我已經漸漸習慣每天開車接送孩子,順道去買菜、加油,周末出門預設的交通工具就是車,習慣找好停車的地方用餐,習慣不看地圖跟著導航走,習慣出遊或露營時把行李塞滿車,習慣只要下雨,就開車。

很難想像,我曾經只有周末偶爾會開車,里程數少到保養廠都不禁好奇;現在卻變成鮮少騎車,有時候還要刻意去發動一下機車,以免太久沒騎出問題。

我想到那句經典對白:「回不去了!」從騎車到開車,是不是回不了頭?

那一天,我載小孩騎著機車到家附近看診,突然意識到,孩子已經大到可以坐在後座環抱著我了!既然當初我買車的關鍵理由是為了載幼童,那是否表示,小孩長大後,我們也能慢慢脫離對汽車的依賴呢?

颳風下雨、長途旅行需要開車;風和日麗、短程移動其實騎車就好。

趕時間的時候,東奔西跑需要機車;不趕時間的時候,腳踏車更好,既健康又環保。

雖然我不得不承認,汽車→機車→腳踏車,這「由奢入儉難」的過程並不舒適,騎車出門遇到下雨要穿雨衣真的很不方便,本來只是微涼的天氣,騎車就變得寒風刺骨,有時候採買東西多了點,連載送都是問題,更別說馬路上險象環生,騎車族的安全堪慮,簡直像個次等公民。

但我還是很樂於看到,現在偶爾能騎著機車到家附近的夜市逛逛,天氣晴朗時,我也會刻意騎腳踏車出門曬曬太陽;從幾乎百分之百以車代步的生活型態,慢慢增加騎車的比重,找回簡單生活的感動。

而且還有個意外收穫,騎車時沒有廣播聽,讓我多了些沉靜思考的時間,有時短暫地停下手邊工作,反而更能想清楚下一步,我甚至因此獲得了好多部落格題材。

老習慣真的很難改,但你的習慣來自於你的選擇,你可以習慣簡樸,也可以習慣奢侈,如果你願意,其實你也能為自己設定正向目標開始執行,讓自己慢慢習慣這個新習慣。

但願這條反璞歸真的交通工具之旅,能讓我不習慣於奢侈,找回選擇的自由

留言

張貼留言

歡迎所有追求財務自由的夥伴分享所見所聞,一起迎接美好人生。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