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精選

2024,年度開銷總整理

那天,我腦中的一個想法突然發芽, 長期以來持續記帳的我,有沒有可能有一天,會拋下這個習慣,順其自然地生活,不那麼在意實際的開銷數字? 就像是,退休之後,我從部落格文章越寫越多,到越寫越少,我感覺這是我人生的一個正向指標,代表我找到了一些生活重心, 雖然我還是樂於分享,但我並不依賴分享 。 財務規劃一旦底定,其實真的完全不用費心,有時候我都忘記自己多久沒理財了,但資產的持續增長,讓我覺得萌生未來不再記帳的想法,好像也沒那麼天馬行空。 但 2024年,畢竟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時刻,是我和老婆共同退休的第一個完整年度 。而我必須坦承,我老婆的退休風格顯然與我不同,不像我曾經戒慎恐懼、如履薄冰般地省吃儉用、安於平淡,老婆走的是享受生活、四處圓夢的閒不下來行程,反映在開銷上,那就是…花錢不手軟。 還好我去年就猜中了,調高了生活預算,所以現在終於能說…如我所料。 項目 分類 預算 2024花費 調整預算 每月生活開銷 伙食費 11,000 10,900 - 生活雜支 2,700 3,100 - 每月固定支出 家庭月用 5,000 5,000 - 大樓管理費 2,600 2,500 2,500 水電瓦斯費 1,300 1,400 1,400 電視網路費 700 1,000 - 電話費 400 400 - 愛心捐款 700 700 - 年度支出 交際紅包費 5,000 -8,000 - 育兒費 100,000 112,000 - 旅遊娛樂費 100,000 112,000 - 汽機車保養 15,000 22,000 20,000 交通費 35,000 25,000 30,000 稅金 21,000 -1,500 - 保險費 92,000 65,000 - 合計 66萬 63萬 66萬   因為吃飯的人多了,小孩吃的也變多了,導致買菜食材費增加; 因為活動多、行程多,在外面回不了家的時間多了,導致外食用餐費增加; 不過我們採買的戰場從生鮮超市轉移到傳統市場,還是有效降低了伙食開銷。一來一往之下,伙食費竟然巧妙地落在預算內,而這並不是刻意節省、迴避外食的結果,真是令人感到欣慰。看來 常去菜市場採購,買得更多吃得更省的策略,大獲成功 !   生活雜支雖然沒花大錢,但今年修冷氣也修暖氣,花了1萬5;舊手機因3G網路關閉被迫換新,這些突如其來的修繕費一計入,原本尚有餘裕的預算就...

資產配置,如何決定股債比與全球投資比例?

上回初步介紹了資產配置與其主要的功能,如果你也認同透過資產配置的方式來穩健地達成財務目標,那麼你很快就會面臨到以下問題,該怎麼進一步規劃資產配置的細部內容?

扣除生活開銷、保險、至少6個月到1年的緊急預備金、還有特定用途的儲蓄,剩下來的收入就能放進長期投資的籃子裡。之前說過,長期投資的目標,是要在可接受的風險範圍內追求報酬極大化。所以投資前的第一步,要先了解自己的風險屬性

人人都聽過高風險高報酬,但解讀的面向卻不同;大多數人接收到的訊息是「要拚才會贏」、「想賺大錢就要敢衝!」;只有極少數人,會認真考慮賠錢的時候,可以忍耐賠到多慘才收手?對!你也可以這樣想:每個人對投資標的上漲時的接受度都很高,漲得天翻地覆也不會心臟病發;但真正的風險承受度,講的是下跌慘賠、淨值腰斬時,你還撐不撐得住。

別煩惱了,也千萬別高估自己的風險承受度。這裡有個簡單的法則,依據你心肌梗塞發生的機率,喔不,是根據你的年齡,來設定股債比:

股債比重=股票:債券=(100-年齡):年齡

股票是高風險資產,起伏波動大,但長期而言可以帶來較佳的投資報酬;債券比起來淨值相對穩定,是偏向保守的投資選擇,可以在金融市場崩盤恐慌時帶來安定的力量;原則上,年紀越長,用錢的需求較多,也不太需要再冒險投資,所以會逐步調降股債比。但這個以年齡計算股債比例的公式只是一個參考,一旦你在投資的過程中有所收穫體悟,或是遭逢什麼重大事件突然驚覺自己的風險承受度改變,就可以依個人情況隨時調整股債比。

金融標的當然也不是只有股票和債券兩種,但上述觀念主要還是在提醒所有投資人,永遠都要把波動風險考慮在內,不要只看到投資報酬,就見獵心喜、忘了投資沒有穩賺不賠

以一個25歲的年青人為例,可以從股票75%、債券25%的配置比例為基礎,進行投資規劃;(其中股票代表的是各種高風險資產,債券則代表相對穩定的投資標的。)

下一步是,要買什麼股票?什麼債券?之前不是說要全球化佈局分散風險嗎?那到底要怎麼分配比例呢?

簡單來說,股票市場可依區域及屬性劃分為:美國、歐亞成熟市場、新興市場。美國一直都是世界經濟強權,成熟市場發展穩定但成長遲緩,新興市場充滿潛力但波動劇烈,投資者可以依據各自喜好來決定投入比重;最懶的一招,直接均分各1/3也行,或是參考市面上布局全球的ETF投資比例,比如說Vanguard Total World Stock ETF (VT),投資組合占比約為北美60%、歐亞30%、新興市場10%。

好奇為什麼比例可以自訂嗎?因為資產配置的核心理念是分散風險,所以全球化佈局是必要的,但分配的比重沒有最佳解。只要確保所有區域都有涵蓋到,投資標的組合後的波動風險能夠承受,那就是一個可依循的分配比例。

2003~2007年,是新興市場突飛猛進的時刻;2009~2019年,則是美股誇張的十年大多頭;資產配置的執行者,不試圖預測市場、獲取最高利潤,但也不會錯過任何一個區域的成長,可以享受到全球經濟發展的甜美果實;長期來看,是創造低風險穩定獲利的最佳投資組合。

債券部分,也可依據信評等級區分為:政府債、公司債、投資級債券、高收益債。一般來說,挑選債券時,建議還是以高信用評等、低違約率的公債為主,才能達到和股票搭配避險的作用。投資區域也可以分散在不同國家,進一步降低集中投資的風險。

以上,就是一個最基本的資產配置組合建議,延續股票75%、債券25%的分配比例,股票可以均分投入美國(25%)、歐亞成熟市場(25%)、新興市場(25%),債券可以買全球政府債(25%),簡單而輕鬆地搭配出股債並重、全球布局的投資組合。

設定好目標後,下一步,就是找尋適當的指數化投資工具

留言

  1. 前輩您好:

    請教全球政府債的組成,美債是指 BND 綜合債, 還是指 VGIT 純美國公債?
    另外,美國以外的債券,是否要做匯率避險?請問您資產配置上債券是如何考量?
    我看像 BWX 可以避免集中在美元,所以分散至各國匯幣,但缺點是波動很大;
    BNDX 則是波動較穩定,但就是集中在美元會受美元匯率的影響。

    謝謝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關於BND/VGIT的選擇,我以前也煩惱過,後來發現這不就類似股債配置的選擇罷了,保守的標的物持有比重要有多少,端看個人選擇;
      另外,匯率避險是否必要,可以參考這篇文章,不用過度擔心。

      刪除

張貼留言

歡迎所有追求財務自由的夥伴分享所見所聞,一起迎接美好人生。

熱門文章